剛舉辦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北京,又迎來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要聚焦經(jīng)貿(mào)不同,這次對話大會的主題是“文明”,持續(xù)的時間也更長些,不光是一次大會,還有很多體現(xiàn)不同文明特色的文物展覽、美食節(jié)、文藝表演等等,給普通老百姓都提供了參與體驗的機會。
不過,如果你把這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看做是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的國家“大趴體”,就有點想簡單了。

一
上午的開幕式,習近平有一個主旨演講,有句話點出了舉辦這次大會的背景:“國際形勢的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更加嚴峻,需要世界各國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
人類面臨共同挑戰(zhàn)自不用說,但問題是怎么辦?習近平說:“應對共同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jīng)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就是給不同文明提供一個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的平臺。
但為什么是中國挑這個頭?
二
讀過世界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西方國家因為工業(yè)革命迅速崛起,開始大舉對外擴張,亞洲、非洲、美洲等很多國家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要知道,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前都擁有輝煌的古代文明,但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不堪一擊。這崩塌的不僅是大清帝國、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還有無數(shù)大大小小國家的城墻,還有數(shù)千年以來的這些民族引以為傲的文明信心。
之后的事我們都知道了,這些國家都開始了救亡圖存和民族解放的歷史。
所有這些從輝煌的古文明中跌落塵埃的國家和人民,無不遭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世界近現(xiàn)代史,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很多國家的歷史敘事中,西方文明代表著“先進”,而自己的文明代表著“落后”。要想跟上時代,必須勇敢地舍棄“落后”,奔向“先進”。
同時,在西方文明塑造的敘事模板中,非西方文明等同于野蠻、專制、獨裁,而西方文明則是民主、自由、現(xiàn)代。
這種標簽當然是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它本身是站在征服者的立場上俯視其他非西方文明,帶有征服者的傲慢。而其他非西方文明因為實力不濟,也難以提出反駁,反而認同這種定性,逐漸失去了主體性。
這就是薩義德講的“東方主義”。
在這些非西方文明中,亞洲文明的落差感更強。要知道在工業(yè)革命前,東方代表著文明和財富,幾次航海大發(fā)現(xiàn),啟程的目標都是奔著東方而去,但就在百年間,天翻地覆。

三
好在文明是有記憶的,也是深入民族基因的。所以,一旦物質實力有所增長,這種文明的自覺意識就會冒出來。
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用戰(zhàn)爭打敗了一個西式大國(俄國)的東方國家。當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贏得日俄戰(zhàn)爭的時候,不少亞洲國家為之雀躍,因為這代表著東方世界對西方世界的一次勝利。
日本向西方學習制度的成功,也給了很多亞洲國家擺脫落后的信心。這其中就包括晚清的中國。不過,日本后來走上了西方帝國主義的道路,越陷越深,反而給亞洲國家?guī)砹司薮鬄碾y。
日本當時為自己的侵略“描金”,叫“大東亞共榮圈”,號召亞洲人民服從日本的統(tǒng)治,共同抵御歐美西方國家。日本帝國主義也在打“亞洲”牌,可惜是歪門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