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到“苦” 故意炫耀招致“群起而攻”
應該說大多數(shù)在朋友圈里“曬娃”的家長并不是為了炫耀,或者至少不單純?yōu)榱遂乓?/p>
不過,在一些特定的家長群里,有些人就顯得有些肆無忌憚了。
鄧申的孩子現(xiàn)在上初二,他在孩子小學時組建了有六七個家長的一個小群,“不僅方便我們交流,也方便組織孩子們外出游玩”。
自從上了中學,孩子們進入了不同的中學,玩的機會不多了。不過群里依然熱鬧,家長們在群里分享各自孩子所在學校的課程進度、不錯的學習經(jīng)驗、各種渠道打聽來的“小道消息”……
不過這種和諧在孩子們?nèi)胫袑W一個月之后被打破了。
一位家長突然把自己孩子剛剛結(jié)束的一次階段性考試的分科成績、總成績及班級、年級名次發(fā)進了群里。成績真的不錯,不僅幾乎每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而且排名也相當漂亮:班里第一、年級第十。
群里一下子沸騰了,大家紛紛祝賀,并向這位家長請教教育經(jīng)驗。
不過,接下來的一幕就顯得有些尷尬了。這位家長突然@了群中一位家長,讓他也亮一亮孩子的成績,這位被“圈”的家長委婉地推脫了幾次,依然拗不過,只好也把自己家孩子的成績曬了出來。緊接著,這位家長又@了另外一位家長……
“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鄧申說,其他家長也有相同的看法,不過大家礙于面子,群里還算相安無事。
一個月之后,這位家長又把孩子的成績?nèi)舆M了群里,孩子的成績依然傲人。這次,家長們的祝賀不那么真誠了。
自此之后,鄧申組建的這個群不再熱鬧了,成了那位家長每月一次的炫耀場。
一次炫耀是炫耀,兩次就變成了故意炫耀,三次則變成了“拉仇恨”……終于,在初一年級的那個期末,鄧申在眾位家長的一致要求下,把炫耀狂人“踢”出了群。
家長用孩子的成功證明自己 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基于兒童表現(xiàn)的父母自尊’,是指父母把孩子的表現(xiàn)作為評價自己的一個關(guān)鍵指標。”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現(xiàn)就職于首都師范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孫麗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有的家長把孩子取得的進步、獲得的成功(比如考試成績好)看作自己的成功,而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或者退步了,家長就認為自己失敗了。這表現(xiàn)出了家長的不成熟、不自信與不自知。
“如果是家長模糊了自己和孩子的邊界,那么他很容易就認為孩子也是我,我就是孩子,那么他就會將曬孩子看作證明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張玲玲老師說。
然而,當眾多家長都用“曬孩子”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時,孩子變成了犧牲品,家長越想成功,孩子就會越辛苦,他們成了裝點家長價值的附屬品,那么自身的價值便被忽視了。
那么怎么辦呢?
“千萬不能做懶惰的家長。”孫麗萍說。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認真、勤奮、努力。
家長“做好自己”,當然要擺正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認識到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與父母慢慢分離的過程。“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己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也有自己完整的一生,也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意義,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孫麗萍說。
當父母能意識到這一點后,不僅能客觀地看待自己也能客觀地看待孩子,不會過度“關(guān)注”孩子、過分地“曬娃”,也不會因為別人孩子的優(yōu)秀而“慌了手腳”,把自己的孩子看得“啥也不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樊未晨 實習生 徐司羿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