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成都七中的直播課程并非免費提供。中國媒體曾在今年10月的一篇報道中稱,“對接一個直播班,每學期的標準收費是7萬元”。
在報道中,廣西一所中學選擇篩選進校成績較好的同學進入直播班,其他同學則觀看遲一天的“錄播”。
此外,還有網(wǎng)友擔心,讓不同地域和進度的同學在一起學習,會不會“拔苗助長”。
王沁對BBC說,她在上課時感到不適應的情況確實存在,“特別是英語課,因為聽不懂,很多人都哭了,因為他們都是全英文教學,而我們都是中文講課”,但她表示,一段時間后會逐漸適應。
報道稱,中國近年持續(xù)提高教育投資,2017年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超過3.4萬億元,2000年這個數(shù)字為2562億元。
然而,發(fā)達城市和偏遠鄉(xiāng)村之間的教育水平仍相差甚遠。
2017年,中國媒體對全國高考狀元進行調(diào)查。在回收的40份有效問卷中,40名高考狀元有6位來自農(nóng)村,其余85%的狀元均來自城鎮(zhèn)。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成都七中畢業(yè)的鐘李雋仁走入大學后,發(fā)起了社會組織“林蔭公益”,該組織為四川攀枝花的一所學校免費提供直播課程。
鐘李雋仁對BBC說,在中國貧困縣轄下的中學開設直播班,政府都有補貼。
但鐘李雋仁稱,相比教育水平的鴻溝,社會更需要填補的是視野的鴻溝。
“這些學生需要看到外面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自身的奮斗和上進的心態(tài),這是他們最好的老師,”鐘李雋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