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你是否曾想過,當你坐在高中的課堂里,與你相處3年的同學,是遠在千里之外的200多所學校的學生?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4日報道,鐘李雋仁4年前從成都七中畢業(yè),他對BBC說,他中學所在的班級被稱為“前端”——被當做示范錄像的班級。在網絡的另一端,是觀看他們上課直播的、中國200余所貧困和偏遠地區(qū)的學校。
12月13日,中國媒體的一篇講述“直播班”故事的報道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刷屏,甚至有網友表示“看哭了”。
刷屏的背后,是中國城鄉(xiāng)教育水平之間難填的巨大鴻溝。頂尖名校北京大學2016年數據顯示,當年該校錄取農村考生人數僅占本科總錄取人數的16%,而參加高考的農村考生比城市考生人數還多。
據報道,中國200余所貧困地區(qū)中學的7.2萬名中學生,過去數年間接入了名校成都第七中學的課程直播,全天候跟隨成都七中學生一起上課,考入大學的比例“漲了幾倍、十幾倍”。
該報道作者來到云南省貧困縣祿勸的一所中學,學校孩子們透過屏幕和成都七中一起上課。當地很多學生至今沒出過縣城,但“聽著七中學生發(fā)言說‘游覽’了英國、美國,圍觀他們用自己聞所未聞的材料去分析政治、歷史、地理。”
曾在四川高縣中學就讀的王沁,也畢業(yè)自一個“直播班”,她對BBC說,她高中三年都通過投影儀,跟隨成都七中同步上課,學校老師只負責晚自習輔導或周末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
“他們的課程和我們之前不一樣,他們特別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擴展性,學習不死板也不功利的感覺,”王沁說。“同學的反應兩極分化,有的人不喜歡聽那邊講課,他們喜歡自己埋頭自學,有些人很喜歡聽。”
在網絡另一端,成都七中“被直播”班級的鐘李雋仁對BBC說,從高一開始,班上便安裝有攝像頭和話筒,并有專門的導播中心負責鏡頭切換、調整PPT、接入遠端學校的提問等。
“我們當時就像小‘網紅’,會有很多遠端的學生到貼吧來找我們聊天,所以我們都挺想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的,”鐘李雋仁說。
該報道發(fā)出后,迅速在中國社交媒體引發(fā)熱議,微博上的閱讀量達到4000萬。有網友留言稱,“共享什么都不如共享知識,有教無類,大德善哉。”
不過,該報道也引發(fā)少數質疑之聲。有網友表示,祿勸的中學有1300多名高三學生,但僅兩個網絡班學生可以看視頻,“這是一種新的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