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1992年8月5日,薩馬蘭奇向取得奧運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的鄧亞萍表示祝賀,并親自為她頒獎。中新社記者 趙偉 攝
夢之隊
截至2017年,中國運動員共獲得奧運冠軍240個,世界冠軍3340個,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1300次。中國體育能夠立足世界體壇之林40余年而長盛不衰,其秘訣就是不斷涌現(xiàn)的一批有一批優(yōu)秀運動員和英雄集體。
因為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屢有出色表現(xiàn),中國乒乓球隊、中國跳水隊、中國羽毛球隊等都曾被譽為中國體育“夢之隊”。榮譽的背后則是由鄧亞萍、劉國梁、伏明霞、郭晶晶、林丹等無數(shù)個星光熠熠的名字組成。
其中,有的隊伍曾因老將隱退,規(guī)則變更而陷入低谷,但完備的隊伍建制,優(yōu)良的青訓計劃,嚴格的選拔考察機制,則會幫助他們從蟄伏走向復興。這就是“夢之隊”三個字的含義所在,也是夢之隊屹立不倒的秘訣。

在投射燈的聚焦下,手持奧運圣火的李寧踩著太空步,繞鳥巢一周,最終點燃主火炬臺。 中新社記者 任晨鳴 攝
“體操王子”李寧
對于40年前的人們而言,“李寧”二字曾意味著勝利與榮耀。1988年兵敗漢城后,25歲的李寧帶著傷痛和遺憾打道回府,等待著他的不再是掌聲和鮮花,而是口誅筆伐。盡管他曾是享譽世界的“體操王子”,奪得過14項世界冠軍和一百余枚金牌。
飲恨退役以后的李寧,入選25位“20世紀最佳運動員”,成為榜單中唯一的中國人。但當他再次回到公眾視野時,這個名字已不僅是他個人,同時也代表著一個運動品牌。從熟悉的賽場走向了陌生的商場,轉型后的李寧有了另外一個身份——商人、企業(yè)家。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寧手持奧運火炬,伴隨著在鳥巢上空徐徐展開的中國畫卷,矯健奔跑并最終點燃主火炬臺。而他在背后創(chuàng)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致力于運動員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建設中國運動員希望小學等舉措,讓“李寧”這個名字伴隨著中國體育幾經(jīng)風雨、幾經(jīng)沉浮,而顯得更加生動,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