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姚”
2002年NBA選秀大會,一位黃皮膚少年橫空出世,力壓群雄奪得選秀狀元,成為亞洲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球員,這個少年就是姚明。此后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曾8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并幫助中國男籃打進八強。因為姚明,更多中國人愛上了籃球。
NBA曾評價姚明:“他以一舉之力改變了NBA只在一個國度風靡的局面,推動了NBA至關(guān)重要的全球化發(fā)展。”不僅如此,姚明和他2米26的身高,還構(gòu)建起了中外之間體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梁。
北京奧運會,重傷初愈的姚明義無反顧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帶領(lǐng)隊伍“浴血奮戰(zhàn)”。他在籃球領(lǐng)域取得的成績,提升了中國籃球在世界范圍的關(guān)注度和影響力。姚明對于籃球的熱愛和隨時聽從祖國召喚的愛國精神,也早已超脫運動的范疇。

2004年8月27日,劉翔在雅典奧運田徑110米欄決賽中以12秒91獲得冠軍,打破奧運會紀錄,平世界紀錄。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中國飛人”劉翔
“劉翔贏了,劉翔創(chuàng)造了歷史。”當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發(fā)令槍響12秒91之后,一張年輕而稚嫩,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甚至有些陌生的面孔,成為全亞洲第一個男子田徑短距離項目奧運冠軍,也成為全中國的驕傲。
這位高呼“中國有我、亞洲有我”的男孩,可以以12秒88打破塵封13年的世界紀錄,可以上演第九道奇跡摘得世錦賽冠軍,可以成就男子110米欄大滿貫,卻因為傷病,帶著痛苦的表情黯然離開2008年盛夏的鳥巢體育場。
一個神話破滅,往往伴隨著無數(shù)的蜚短流長,這與30年前“兵敗漢城“有著驚人的相似。但倫敦奧運會上,當劉翔單腿跳過終點時,由衷的掌聲也就此響起。國民開始拋棄對金牌的迷戀,坦然地為本國運動員的失敗,甚至對手的勝利鼓掌。體育也逐漸剝離了它不可承受之重,回歸其本來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