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中美關系似乎在阿根廷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得以改善。接著,不祥的事情出現了:美國當局以所謂的以欺詐方式規(guī)避制裁和違反美國出口控制為由,要求加拿大逮捕中國最大科技公司之一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8日報道,這個時機再糟糕不過了,它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總體上的混亂。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聲稱,司法部把即將開始的逮捕行動告訴了他,但他沒有將這個信息傳遞給總統(tǒng)。白宮上下沒有人考慮過逮捕孟晚舟對脆弱的中美貿易停戰(zhàn)意味著什么,這本身就令人震驚。
報道稱,也許依據美國法律,這起針對華為及其高管的訴訟是合法的,但卻是一個可怕的政治錯誤。如果美國想應對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發(fā)生變化的事實,那么這就是一個蠢得不能再蠢的策略。
報道指出,即便美國所聲稱的一切都正確,針對華為的調查也是荒謬的越權做法,它基于美國可以決定外國競爭者如何開展業(yè)務這個論斷。
更重要的是,現在全球供應鏈緊密相連,涉及多個國家和眾多公司。例如,三星是伊朗重要的手機供應商,而瑞典電信企業(yè)愛立信甚至一直在制裁期間向伊朗出售設備。這些公司也許在出售給這些受制裁國家的產品中不使用美國零部件方面做得更好,但由于全球零部件來源的復雜性,伊朗消費者完全不使用美國知識產權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美國檢察官并未試圖限制這些科技巨頭的業(yè)務,也未積極調查每個零部件的來源。
報道稱,當然,三星和愛立信都來自美國的盟國,而中國則被許多人視為美國主要對手的國家。從社交媒體和一些采訪來看,中國國內最初的反應是,美國人正在利用他們的法律體系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推進政治利益。
關于美國法律能在多大范圍內適用,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論。如果相較于任何一個可能提出反對意見的國家,美國都擁有支配性的經濟實力,那么它就能將執(zhí)法作為實現政策目標的眾多工具之一。
然而,這主要在雙方力量懸殊時才奏效,但顯然不適用于美國與中國的情況。
另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8日報道,就在中美宣布為期90天的貿易戰(zhàn)“休戰(zhàn)”的當天,中國一家最具戰(zhàn)略重要性的公司的高管孟晚舟被捕。美國出的這一外交難題雖然可能會實現一些國家安全目標,但卻可能會使即將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復雜化。
報道稱,隨著與中國競爭的加劇,行政當局將面臨許多像這樣的更為棘手的時刻,但其迄今為止的行動表明,它對于如何應對這一任務沒有一項完整的計劃。
報道稱,盡管孟晚舟被捕的時機似乎是巧合,但這并不是人們在北京所獲得的印象。北京認為,此舉是一種政治把戲,目的是對貿易施加影響或重創(chuàng)中國的技術企業(yè)。如果不是這樣,特朗普行政當局就需要就孟女士的被捕更明確地發(fā)出堅決得多的信息,并闡明這何以符合美國對中國的更廣泛的目標。
報道稱,目前也不清楚這次逮捕對即將舉行的貿易談判意味著什么。如果行政當局的目標是對中國進一步施壓和產生影響,這種做法就不太可能奏效。孟女士的被捕本身不太可能產生多大影響。單獨拿一家公司開刀,即便是像華為這樣有價值的公司,也不大可能改變中國經濟中根深蒂固的利益和做法。
相反,美政府明智的做法是更堅定地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即此次逮捕是與貿易談判分開的執(zhí)法行動。

孟晚舟保釋聽證會7日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舉行,當日場外聚集了大批媒體。(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