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劉 林
不留神間,國慶假日已過半。在全國人民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69華誕的喜慶日里,回望共和國69載風雨兼程,不由生出諸多感慨。今年,改革開放正值40周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與未來在這里交匯。偉大的時代源于偉大的人民,偉大的人民創(chuàng)造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托舉偉大的夢想,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與“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是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fā)揚,始終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
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對“初心”的堅守,“初心”的精神本質來源于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貫穿中華民族精神的一條鮮活主線,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都是緊緊圍繞著這一主線而生成與豐富的,人民精神面貌也都煥發(fā)于這一愛國情、民族魂之上。愛國是與愛黨、愛社會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具有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性,堅守“初心”,要求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歷史進程的選擇。
共產黨人的初心源自于為實現(xiàn)人類解放、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價值追求,基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探索,是真理追求和科學追求的統(tǒng)一。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愛國主義成為凝聚這一共同體的精神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強調要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堅定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勢必要將個人理想同祖國發(fā)展、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建立在個人與國家互為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基礎上,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推動社會前進,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不忘“初心”是一個人、一個政黨乃至一個國家永恒的愛國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