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
“我們的‘老頭兒’走了。”這幾天在北京師范大學,很多人用這句話送別一位學者。
這個師生們口中的“老頭兒”,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
7月2日,這位88歲的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為研究承受過量輻射,僅40歲模樣已宛如老人
“我叫他‘老頭兒’,不是不尊重他,是他太像我爺爺了。圓圓的大腦袋,寬闊的眉宇,始終掛著微笑的嘴角,還有蒼白的頭發(fā),完全一副親切和藹的老頭兒的模樣。我愛他就像愛自己的爺爺。”11年前,他的學生、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2005級碩士生李鵬曾以《這個老頭兒不太冷》為題,講述了他與恩師之間的動人故事。
實際上,劉伯里不到40歲時,頭發(fā)就已經(jīng)脫落、變白,乍看上去宛如一位老人。
而“早衰”與劉伯里從事的工作不無關系。
1958年是劉伯里學術生涯的轉(zhuǎn)折點。當時,北京師范大學要選調(diào)一批人才轉(zhuǎn)向原子能科學研究,劉伯里被選送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師從留美歸來的馮錫璋教授學習放射化學。
在啟蒙導師馮錫璋的指導下,他精讀了不少專著并開始從事放射性廢液處理的研究。馮錫璋不僅把他引入了原子能領域,而且使他認識到“科研工作一定要走在生產(chǎn)需要的前面”。
經(jīng)過深入的調(diào)研,劉伯里根據(jù)中國核燃料后處理工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選擇裂變廢液的處理和裂變核素的分離回收作為他的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