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海洋,地球上最廣闊水體的總稱。
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
邊緣部分稱作海。
從邊緣到中心,
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600多年前,
明朝航海家鄭和歷經28年,
7次出海,
遠航30多個亞非國家,
完成了史無前例的航海活動。
從歷史到現(xiàn)在,
中國人探索海洋的腳步從未停止。
   
 
這是在國家深海基地“走向深海”展廳翻拍的深海探測示意圖(2017年1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2009年起,
聯(lián)合國將每年的6月8日確定為“世界海洋日”,
到今天已經是第十個世界海洋日。
近十年來,我國持續(xù)推進海洋開發(fā)戰(zhàn)略,
在藍色的海疆留下太多的光榮與輝煌……
→世界首座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建造成功
  
這是“SEVAN DRILLER”海洋鉆探儲油平臺。新華社記者 蔡擁軍 攝
2009年6月28日,世界首座超深水海洋鉆探儲油平臺建造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設計與建造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蛟龍”號完成7000米級海試
  
三位試航員走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后手舉國旗揮手致意(2012年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成功突破7000米,再創(chuàng)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依靠自主創(chuàng)新,我國躋身“國際深潛俱樂部”第一梯隊。
→“向陽紅10”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入列
  
停泊在廣州長洲碼頭的“向陽紅10”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2014年3月28日,“向陽紅10”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入列,標志著該船正式入編國家海洋調查船隊行列。
→我國深海鉆機技術躋身世界一流
  
“海牛”在進行海試。曾志前 攝
2015年6月,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海底60米多用途鉆機”在南海3109米海底海試成功。此次海試刷新了我國深海鉆機鉆探深度,標志著我國深海鉆機技術從此躋身世界一流。
→《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印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