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前夕,習近平主席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的一番話,有助于人們進一步理解新時代中國同世界的互動與交融。
“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洞察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fā)展趨勢、準確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走向的基礎上,強調要使中國對外工作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九大進一步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指明了前進方向。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為深入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一扇窗口。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即將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重要主旨演講。這是習近平主席作為中國國家主席第三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年會,也是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中國首個重大主場外交活動。習近平主席的博鰲之行,將為今年四大主場外交打造亮麗開局,奏響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樂章。
為世界發(fā)展提出思想引導力
把握大勢才能運籌帷幄,胸懷天下方顯大國擔當。處于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世界尤其需要思想的引領。中國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提供了獨特而豐厚的思想源泉。
博鰲亞洲論壇,見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fā)展與豐富。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提出,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fā)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習近平主席引用中國古語向世界講述中國發(fā)展理念,世界從中國親仁善鄰的傳統、與時俱進的智慧、寬廣博大的胸懷中,感受中國同各國共同發(fā)展的誠意。
兩年后,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首次系統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亞洲要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chuàng)亞洲新未來,必須在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前進、在世界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
“水漲荷花高”“獨行快,眾行遠”“一棵樹擋不住寒風”“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習近平主席引用各國諺語闡述合作的重要性,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對合作共贏的相同追求綻放出新的光芒,鼓舞人心的訊息隨暖人的椰風傳向四方。
又逢“博鰲時間”。世界期待習近平主席再次登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講臺,就進一步推動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chuàng)亞洲和世界美好未來鮮明地發(fā)出中國聲音、闡明中國的立場。
巴基斯坦計劃發(fā)展和改革部部長阿赫桑·伊克巴爾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背后,展現的是中國人的超凡智慧,那就是如果你的鄰居不能繁榮發(fā)展,你也就不能繁榮發(fā)展。這意味著世界各國是在一條船上航行。這是非常強大的一個思想,值得我們共同為之努力。
菲律賓前總統、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阿羅約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存在的很多問題都具有重要價值。中國發(fā)展成果惠及周邊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yè)也始于周邊國家,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周邊國家希望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快車,實現共同發(fā)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像做生意一樣價值對等的舊思維,體現了共同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新思維。”印度果阿大學教授塔蒂斯·帕魯樂卡如此評價。
為合作共贏提供中國正能量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藍圖,需要著眼長遠的運籌帷幄,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潛心耕耘。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習近平主席向世界莊嚴承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開辟全球發(fā)展繁榮的光明未來,中國是倡導者,更是實實在在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2017年5月,29個國家的領導人、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賓客,從五大洲匯聚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盛況空前,深得人心的絲路精神、圓滿豐碩的合作成果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8年3月7日,荷蘭至中國貨運班列裝載著41個標準集裝箱,從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發(fā)途經哈薩克斯坦,全程1.1萬公里,歷時16天抵達中國義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