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外媒稱中國人不再被成見主宰命運:“女大男小”婚姻漸普遍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的富裕女性和成功女性越來越多地選擇比自己年輕的男性作為人生伴侶。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開展了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上世紀90年代“女大男小”的婚配模式占13%,而目前這個數(shù)字達到了40%。
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網11月3日報道,學者們把中國婚配模式的這種變化與城市化進程和中國公民生活水平提高聯(lián)系起來。如果說從前大多居民從事最簡單的體力勞動,那么如今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數(shù)增加,女性在腦力勞動中完全可以與男性取得同樣的成功,建立起很棒的職業(yè)生涯。相應地,許多中國女性已經不再需要更成熟、更富裕丈夫的保護和關心,可以允許自己過隨心的生活。
曾經撰寫中國家庭問題書籍的律師羅愛萍告訴《南華早報》,中國男女找到比自己年齡小的配偶的機會幾乎是同等的。她指出,從傳統(tǒng)上來說,男性應該比女性大點,因為他們被毫無爭議地視為是一家之主。但現(xiàn)在把女性視為是價值低下的社會成員的觀點是愚蠢的:女性擁有與男性平等的締造職業(yè)生涯的機會。在她看來,女性應該歡迎這種變化,因為其他國家的經驗表明,這種變化將固定下來,并將永遠改變人們所習慣的婚姻關系結構。
《南華早報》舉出一名女子的故事為例來說明問題:女主人公的父母在1985年時不允許她嫁給小兩歲的男子為妻。她沒有違背父母的意志,因為不想讓父母成為親朋好友嘲笑的對象。引人注目的是,這段故事不是發(fā)生在偏遠的農村,而是發(fā)生在當今中國工業(yè)中心之一的大城市廣州。幸運的是,這位女子的女兒的個人生活則表明,當今中國居民被成見主宰命運的事情越來越罕見。新一代人有自己的原則和生活態(tài)度。女主人公的女兒現(xiàn)年31歲,她生活在上海,在一個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任公關經理,嫁給了小4歲的男子為妻。
俄羅斯《生意人報》記者、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米哈伊爾·科羅斯季科夫指出,實際上,中國的婚姻趨勢并不都向好的方面轉變。2017年9月初,中國民政部公布了一份報告,顯示過去20年來的離婚率在上升,2016年比2015年還要高8.3%。社會學家們對此評論說,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上升,準備忍受“不良婚姻”的女性越來越少。
中國著名專家、“同在”心理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雪萍應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的請求就上述研究結果進行了評論。她說:“首先,我認為這項調查結果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現(xiàn)實情況的。的確,目前中國這種女大男小的婚姻越來越多了,尤其是明星群體。而且,女大男小的婚姻也越來越為社會所接受。其次,我認為這樣的現(xiàn)象與男女平等觀念以及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有很大關系。當今社會的資源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完全由男性掌握了。女性同樣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工作,賺錢養(yǎng)家。此外,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些男大女小的婚姻,尤其是男性比女性大五歲以上的家庭,男性會認為,自己的年齡、人生閱歷和思想比女性更加成熟,希望女性聽命于他,甚至發(fā)展成”一言堂“的婚姻模式。但現(xiàn)代女性普遍受到過高等教育,有工作能力,她們更希望在婚姻中得到尊重。上述婚姻關系就很可能會不穩(wěn)定,造成兩性關系失衡。相反,如果是女性比男性大幾歲,女性的人生經驗、思想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甚至比男性更成熟,這樣就能夠彌補男女之間的失衡。畢竟目前我們的社會仍然是男權社會,男性掌握的社會資源相對更多。所以我倒覺得女大男小的婚姻其實可能會更穩(wěn)定。當然,前提一定是他們能夠進行很好的溝通,彼此尊重,共同學習婚姻關系的相處之道。”

資料圖片:8月28日,在江蘇揚州市廣陵區(qū)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新人們在排隊登記結婚。新華社發(fā)
(2017-11-03 10:4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