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就在廣州站工作的老員工朱海濱,對于當年春運的壯觀場景更是記憶猶新。
據他回憶,過去在車站,工作人員為了讓乘客擠上春運火車,要用肩膀頂、用手推。即使曾經一張150多元從廣州到成都的車票被炒到900多元,搶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如今,伴隨著網上訂票的興起,程助華記憶里的場景已經消失了,包括廣州站在內的很多車站,廣場上已經看不到排隊買票的人群。
來自12306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3日發(fā)售春運車票以來,截至2月1日共發(fā)售車票3.5億張,其中互聯網售票為2.8億張,占比達到8成。
今年,程助華和妻子返鄉(xiāng)的車票也是兒子在老家?guī)兔τ檬謾C買的,他們只需要拿著證件來車站取票就可以順利乘車了。
“網上買票又方便又快,我們兩口子自己省了很多麻煩。”程助華說。

資料圖 廣州火車站供圖
從簡陋綠皮車到舒適高鐵
乘坐老式綠皮火車長途顛簸,是不少有過春運經歷的人最熟悉的記憶,程助華也不例外。
以前,程助華回老家江西九江會坐臨客列車,慢的時候火車要在路上走十七八個小時,那時候,即便排隊搶到了一張硬座票,長時間的火車顛簸,對身體來說也是一種煎熬。
“那種綠皮火車沒有空調,條件不好。因為車窗都是能打開的,所以火車到站以后,還會有小販在站臺售賣各種食品,順著窗戶直接遞進來。后來火車有空調以后窗戶是封閉的了,這種場景也沒有了。”程助華說。
今年,程助華買到的是高鐵車票,從廣州到南昌,一路上只需要4個多小時的時間,這讓他和家的距離一下子“縮短”了不少。

仲召爽為乘客提供服務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
在火車上工作了十幾年的哈爾濱姑娘仲召爽,對列車變化的體驗更為深刻。
如今已經是廣九客運段列車長的仲召爽從2005年正式入路。剛剛工作時,仲召爽在普速列車里當乘務員,在她的記憶里,那時候列車不光運行速度慢,車廂的舒適度也遠不如現在。
“過去從深圳到北京要跑20幾個小時,車上的洗手間也有異味,乘客的乘車體驗比現在差很多。如今坐高鐵最快只要8個多小時,車廂舒適度也大大提高了。”十幾年后,已經在“復興號”上工作的仲召爽再回憶起當年的場景很是感慨。
仲召爽告訴記者,以高鐵的洗手間為例,車上的保潔員至少每半個小時就進行一次清潔,乘務員也會隨時幫忙打掃,列車上的衛(wèi)生間要求沒有污漬、水漬、以及異味,保潔員會在洗手間做好保潔記錄,乘務員也會定時檢查并簽字驗收,以保證清潔衛(wèi)生。
“現在高鐵上的服務標準,已經越來越接近航空服務標準了。”仲召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