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為進入北極圈后,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號上圍成圓圈合影。 | 
1月26日,中國政府發(fā)表首份北極政策文件——《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專家表示,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基本立場,闡釋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是中國相關部門和機構開展北極活動和北極合作的指導性文件。白皮書將起到增信釋疑的重要作用,推動有關各方更好參與北極治理,共同維護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政策回應期待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將起到增信釋疑的重要作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戰(zhàn)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表示,隨著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領域不斷拓寬,外界對中國北極政策越來越關注。白皮書首次系統闡明了中國的北極政策,有利于促進有關各方增進互信、深化共識、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國際大環(huán)境來說,隨著北極融冰加速,近年來各國在北極開發(fā)、環(huán)保等方面的活動不斷增加。中國的‘雪龍’號已經完成第八次北極科考,接下來還會有定期的科考活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考慮發(fā)布這一政策白皮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助理趙隆參與撰寫了白皮書。
“中國是非北極國家中出臺相關政策較晚的一個。此前,日本、韓國、印度、德國、法國、英國等非北極國家均發(fā)布了各自的北極政策文件。”張俠說,對外方面,很多國家希望了解中國北極政策,促進北極合作。此次中國發(fā)表白皮書,回應了北極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期待。對內方面,白皮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既有利于指導中國的北極活動與北極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中國公眾對北極問題的認知。
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努力為北極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趙隆認為,白皮書的亮點在于,很多提法體現了中國領導人關于全球治理的思想以及對于整個新疆域(包括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的新思考。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里提出的,新疆域合作,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白皮書指出,參與治理北極是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之一。它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的智慧和方案,比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參與新疆域治理的幾大原則,希望把中國的方案納入到北極治理機制的形成當中。”趙隆說。
中國擔當提升信心
中國為什么要關心遙遠的北極?“如果僅從地理上來看,中國不是北極國家也不在北極圈內。但中國是近北極國家,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趙隆表示,中國尊重北極國家在北極享有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尊重北極土著人的傳統和文化。與此同時,北極的變化,實際上對中國等其他利益攸關方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
“當前,北極面臨一些跨區(qū)域、全球性挑戰(zhàn)和問題,需要北極國家和域外國家共同參與。”張俠舉例說,北極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較大。有監(jiān)測表明,過去三四十年間,北極氣溫升高的幅度是全球的兩倍。全球都在變暖,但北極氣溫變化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導致北極冰層迅速消融,進一步引起海平面上升。據估算,按照當前冰層消融的速度,未來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米,這是世界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的氣候災難和重大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