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站
阿房宮
被譽為 " 天下第一宮 "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
——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 年 06 月
此《阿房宮圖》卷系明朝人所繪。圖卷依據(jù)杜牧《阿房宮賦》中 " 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斗角 ……" 的描述,以青綠山水畫的手法,將阿房宮豐滿奢華的氣勢展現(xiàn)無遺。該圖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 年 06 月
攝影 / 秦嶺
在與秦阿房宮前殿遺址一路之隔的一片空地上,一個總占地面積 780 畝的人造景觀——秦阿房宮,已由當(dāng)代人建成。建筑群包括阿房宮前殿、蘭池宮、六國宮室、長廊、上天臺、祭地壇等眾多建筑。傳說中的阿房宮被人們譽為 " 天下第一宮 ",雖然它在歷史上未曾建成,但阿房宮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無論是描繪在紙上還是平地凸起的實物,都在誤導(dǎo)人們:阿房宮已經(jīng)建成,后被項羽燒毀。
佛坪站
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
漢中市東北部
總體地形西北高、東南低
森林覆蓋率高達 90.3%
這里被譽為 " 大熊貓的家園 "
大熊貓
大熊貓
通常在海拔 2000 米左右活動
冬季則下到 1500 米處覓食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5 年 06 月
攝影 / 梁啟慧
由于大熊貓選擇食物的高度特殊化和人類對竹筍竹子的采伐,大熊貓的食物分布范圍越來越小。在秦嶺佛坪地區(qū)海拔 1000 米左右的村落里,人們說經(jīng)常會有饑餓的大熊貓跑到農(nóng)民家里覓食,甚至玩耍。
光頭山
光頭山又稱麥秸摞
位于灃峪口內(nèi)秦嶺分水嶺西側(cè)
海拔高
氣溫低
山上樹木不生
雜草繁茂
故俗稱 " 光頭山 "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1 年 10 月
攝影 / 梁啟慧
晨霧中的光頭山神秘而秀美,它是佛坪自然保護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光頭山是秦嶺南坡一個普通的山脈,它位于陜西佛坪自然保護區(qū)北部,由于 20 多年來的保護,森林環(huán)境迄今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狀態(tài),成為秦嶺野生動物分布最密集的地區(qū)。光頭山海拔 2903 米,它接近秦嶺森林分布的上限,高山草甸分布的下限,在這里可以看到原始的冷杉林、太白紅杉林與草甸相間分布狀態(tài),從山上鳥瞰可以俯視佛坪保護區(qū)全境。
城固站
城固縣
位于漢中盆地中部
縣域地形呈南北長、東西窄
依據(jù)地形特點
自然形成三部分:
北部為秦嶺山區(qū)
中部為漢江平川區(qū)
南部為巴山淺山區(qū)
這里
曾走出了我國著名的探險家、外交家
張騫
張騫墓
張騫墓
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險家、絲綢之路開辟者張騫的墓葬
張騫病卒后
歸葬于故里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張騫墓坐北朝南,南北長 35.6 米,東西寬 20 米,高 5 米,成覆斗形。1938 年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xué)歷史系對張騫墓進行了初步發(fā)掘,出土 " 博望□造銘 " 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漢代石雕等文物,確認(rèn)為漢博望侯張騫之墓。
圖片來自:123rf.com.cn
2007 年 4 月,張騫墓列入絲路申遺預(yù)備名錄。2014 年 6 月,張騫墓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 " 絲綢之路: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 " 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