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王佳昕)見到劉先生時,他正在手機上讀知名網文作家辰東的作品《圣墟》。“每天更新兩章,8000字左右吧,每天我都會抽空追更。”劉先生說。
截至今年6月,像劉先生這樣的國內網文用戶規(guī)模達3.53億,較去年底增1936萬,占網民的46.9%。玄幻、仙俠、歷史、言情等題材網文也正被越來越多海外讀者追捧。但在資本追逐背后,多數寫手靠寫作收入難以生存現(xiàn)象依然存在,僅28.5%人對收入持滿意態(tài)度。
IP影視的熱潮
——閱文集團上市受追捧
“開始看網文是高中的時候,那時候有了可以上網的手機,看的第一部作品是我吃西紅柿的《盤龍》”。劉先生說。劉先生提到的“我吃西紅柿”,為起點中文網的白金作家。
其實,大部分人耳熟能詳的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世中文網、紅袖添香等,均為閱文集團旗下品牌。
10月26日,由騰訊文學和原盛大文學整合而成的閱文集團(0772.HK)赴港招股,獲投資者追捧,超額認購達625.95倍。11月8日上市首日,盤中最高價至110港元,較IPO定價的55港元,漲幅達100%,被業(yè)內稱為“網文第一股”。

資料圖:2017年6月,閱文集團宣布設立2億內容產業(yè)基金。 周乾憲 攝
據閱文集團上市招股書,2017年上半年,其平均月活躍用戶達1.918億,包括1.793億手機用戶及0.125億電腦用戶。目前共有640萬位作家,包括像唐家三少、辰東、貓膩等。
誕生大批網文作家的背后,網文商業(yè)化變現(xiàn)潛力近年與日俱增,網文作品改編不斷向電影、電視劇、網絡劇、網絡游戲及動畫等行業(yè)延伸。閱文集團已輸出如《瑯琊榜》、《盜墓筆記》、《鬼吹燈》、《擇天記》等改編影視作品。
——BAT積極布局搶占市場
閱文集團招股書顯示,中國網文市場2013-201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44.9%,2016-2020年預計將按30.9%的復合年增長率持續(xù)增長。2016年,中國網文市場規(guī)模為46億元,占中國文學市場總規(guī)模的11.4%,預計至2020年會增至22.7%。
面對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各大互聯(lián)網公司幾年前就開始積極布局,渴望從中占得一席之地。
成立于2014年11月的百度文學,旗下產品主要有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阿里則在2015年閱文集團問世后成立阿里文學,以移動閱讀為突破口布局網文市場。
目前中國五大網文公司為騰訊旗下閱文集團、掌閱科技(603533.SH)、阿里文學、中文在線(300364.SZ)和百度文學。2016年,閱文集團的在線閱讀收入占整個市場的43.2%,掌閱科技占14.9%。
騰訊成功對網文市場的布局,離不開一個重要人物——被媒體稱為“網文之父”的吳文輝。作為起點中文網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文輝首創(chuàng)了VIP收費制度和作家分成模式,奠基了網文的商業(yè)模式。起點中文網加入盛大文學后,進入高速發(fā)展時代。后來,吳文輝離開盛大,加入騰訊。2015年1月26日,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并成“閱文集團”,對兩家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創(chuàng)世中文網、QQ閱讀、瀟湘書院、紅袖添香、華文天下等進行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