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半天就被取完 肉類食品受追捧
騎車半個小時后,陸文生來到一排畫滿彩色圖案的房子外面,他徑直推車走向一個酷似自動售貨機的冰箱旁停了下來。摩挲著手里的兩張卡片,他透過玻璃向里面張望,琢磨著要取些什么東西。
“昨天我接到工作人員的電話,說他們接到了個人捐贈,今天會有食物。果然充足一些,需要花點時間挑選。”逗留了十分鐘之后,陸文生在右側(cè)顯示屏上按下數(shù)字25,“嗶……請等待。”螺型鋼絲轉(zhuǎn)動,把一袋紅腸推下物架。有著兩周多的使用經(jīng)驗,他已經(jīng)可以熟練地掌握取貨流程了。
陸文生和老伴兩周之前從社區(qū)工作人員那里得到了兩張共享冰箱的取物卡。陸文生今年65歲,老伴61歲,河北張家口人。“年紀大,去工地沒人要,我們只能找份打掃衛(wèi)生的活兒。”看兒子一家人過得困窘,老夫妻倆為了給孩子補貼家用,顧不上年歲已高,毅然決定來北京打工。當環(huán)衛(wèi)工的收入并不多,加上陸文生有糖尿病需要藥物治療,在花錢上更是節(jié)省。“平時就吃點面食充饑,肉類和牛奶都舍不得買。領到這兩張卡后,如果省著點吃,每天都能吃到一些肉。”記者注意到,他取到的食物里基本以肉食為主。
這臺冰箱一共有6排物架。陸文生開始取時,食物已經(jīng)空了4排。位于冰箱下方的面包、餅干和牛奶余量較多。
在一旁等待取物的快遞員彭杰拿到取物卡已經(jīng)一周了,但來這里好幾次都沒取到想要的食物,每次他送完快遞過來,食物都被其他人取空了。“有時只剩下一些酸奶。”彭杰告訴記者,他負責附近幾個社區(qū)的快遞,繁重的工作讓他的吃飯時間大受擠壓。“貨多的時候,午飯都要等到下午三四點才能吃上。”由于這塊區(qū)域比較偏遠,餐飲和便利店分布并不密集,如果錯過了購買食物,餓了他只能忍著。這次他想取一些肉類,方便帶在身上,餓的時候拿出來啃上兩口,方便實在。“今天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送貨順道過來,沒想到還有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