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誰扎車胎誰送修
東風東路小學的梁文信老師曾經(jīng)因為批評了班上的“小淘氣”,自行車胎被“小淘氣”用圖釘扎癟。他不動聲色,在第二天放學前,對全班同學說:“哪位同學愿意幫老師一個忙?”孩子齊刷刷地舉起手來,當中也包括“小淘氣”。“悠悠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得特別好,那就給他一個表現(xiàn)機會,請他放學后幫我把自行車推到學校對面修理店補一補吧!”梁文信忍住笑說。悠悠的臉一下就紅了,但既然是自愿的,他只能硬著頭皮答應。
出于安全考慮,梁文信偷偷跟在悠悠的身后。小家伙費力地推著車,不時地還用小手擦汗。“我這么做,就是為了讓他在推車的路上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便,進而深刻反省錯誤。這次的‘獎勵’是他心甘情愿的,而且是以幫助老師的名義,他不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梁文信說。經(jīng)歷過這次“獎勵”后,悠悠懂事了不少,即使被老師批評,也不會再泄憤報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