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莊徐玉玉電信詐騙案告破了,4名犯罪嫌疑人落網!臨沭宋振寧被騙案也鎖定嫌疑人,只待抓捕!徐玉玉案發(fā)生到現在,并沒幾日光景,短短一周破案,不可謂不神速!但此事距離完結,還隔了很多問題:
一問:抓到騙子就完了?
抓住騙子當然大快人心,但我們更關心的是,出賣徐玉玉個人信息的人抓到了嗎?騙子既然落網,那么順藤摸瓜,信息泄露者按說也藏不了太久,但此事會不會就此打住?還真有點讓人心里沒底。網上搜搜相關案件,我們發(fā)現,雖然公安部門打擊過不少個人信息泄露的“內鬼”,但相對來說,信息泄露者一般隱藏更深,而對個人信息使用者的偵查鏈更短,破案更容易。相對于打擊騙子,到底是誰在販賣信息?這應該是更值得深究的問題!否則,抓了一個騙子,還有一群騙子在排隊,而販賣信息的人,永遠在竊笑著數錢。

二問:能賣出如此精準信息的,究竟是什么人?
前一天學校通知發(fā)放助學金,第二天掌握詳細個人資料的騙子就找上門!信息被出賣得如此精準,當然是有能力掌握考生一手資料的人!一般來說,目標可以鎖定這幾類人:
其一、可能是黑客。對比銀行,教育內部信息系統(tǒng)相對薄弱,通常更受黑客青睞,考生個人信息被黑客竊取并打包出售的情況并不少見。
其二、體制外“經手人”。安全漏洞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在合作單位或者外包業(yè)務環(huán)節(jié)?,F在辦理助學貸款的單位,或者是生源地民政部門,或者是大學的資助中心,而這些單位經常會用外聘人員,或者直接將業(yè)務外包,學生資料經手人太多,安全也就難以保障。
其三、“內鬼”!這種可能最讓人感到恐怖,但現在信息販賣如此猖獗,不能排除是“內鬼”在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