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劉光菊幫王守英拍照,圖中她的造型參考了麥昆的一款設計。

王守英2014年舉辦仙女夢想服裝秀的戲臺子,如今已經棄用。
2014年12月,王守英在北京參加一個視頻網站的活動。圖/視覺中國
8月10日,王守英拆洗以前的舊衣服。記者 張維 攝影
王守英的家在山東新泰市南流泉村,240省道邊上。最近,240省道升級改造。公交車不來了,南流泉村的人們外出變得困難起來。王守英待在家里,做飯的西屋、吃飯的堂屋、睡覺的東屋,以及廁所,是她全部的活動范圍。
她還在做“設計”。她覺得,腦子里那些靈感蠢蠢欲動,像上癮一樣。王守英最近做的一款設計,是一張牙齒圖案的面罩——英國時尚教父麥昆曾戴過的一種樣式。王守英用細鐵絲纏繞成一個網,用黑線纏繞,再用白色碎紙屑做成牙齒。并沒有美感。
兩年前,王守英在微博上頻繁發(fā)布頭頂電風扇、身披編織袋、耳戴青菜葉的自拍照,自稱“仙女”,四五歲開始設計服飾涉足時尚界,立志成為中國的可可·香奈兒。
伴著罵聲和嘲笑,她一炮而紅。自芙蓉姐姐以來,在網紅層出不窮的時代,她幾乎是以審丑出位并為人記住的最后一個網紅了。不同的是,盡管一路失控,她還在“做夢”。
“都跑偏了”
王守英對自己的期待是成為真正的設計師——用最好的面料和點綴,做出最華麗的衣服。
但現(xiàn)在,大家都把她當“網紅”。“好像越來越遠了,都跑偏了。”
“跑偏”是指社會上似乎沒有人關心她的設計。與她接觸的大多是娛樂圈人士,最近半年,幾家知名視頻網站邀請她參加自制的娛樂節(jié)目,她還為“超級女聲”拍了宣傳片——畫面中,她頭披紅塑料袋、身著花裙子,抱著一只雞和吳亦凡站在一起。
上個月,一家電視臺邀請她參加一檔關注人物個體命運的真人秀節(jié)目。這幾乎是近一年來,她參加的唯一一場與設計相關的節(jié)目了。
在北京的演播室里,百來號觀眾坐在臺下。
出場時,她頭頂西瓜皮,穿著黑布裙子、坡跟涼鞋,身上纏繞著一圈一次性紙杯。這個設計取名“清涼一夏”。
出場那一刻,嘉賓和現(xiàn)場觀眾露出意味難明的微笑。
接下來,和所有夢想類節(jié)目一樣,她講述了自己的勵志故事——一個沒有相貌、沒有學歷、又出生農村的姑娘,不想在家種地,夢想成為國際服裝設計師。
這些她都駕輕就熟。節(jié)目錄制前,她待在北京的酒店里,哪兒也不去,編導寫的臺本,反反復復背了兩天。
為了配合節(jié)目中一段展現(xiàn)她農村生活的視頻,節(jié)目組還專門買了四張香奈兒的海報,貼在他們家客廳的墻上。
在節(jié)目中,當她說出“夢想沒有任何限制,阻礙你前行的永遠只有自己”時,現(xiàn)場觀眾表情變得沉重起來。
嘲笑或是感動,她都麻木了。同樣的故事,她已經講了太多遍。
那場節(jié)目中,一位設計師評價她的作品算不上服裝設計,應該去系統(tǒng)學習,建立對美的正確觀念,然后送了她一個芭比娃娃。
她覺得受到鼓勵,把這個娃娃視為來自設計師圈的肯定,想帶回家。但節(jié)目結束后,節(jié)目組沒明確表示芭比娃娃是道具還是禮品,她沒敢把娃娃帶走。
“這幾年,我一直在設計師圈外徘徊,一直沒走進去。”王守英笑得有點尷尬。
作為旁觀者,郭蓉菲有更清醒的認識。“這幾年,很多人都想借著她的夢想炒作,但是沒有人真正關心她的夢想。她越來越看清這一點了。”
郭蓉菲曾為王守英拍過紀錄片,記錄了她在農村戲臺子上的第一場秀和在上海的第一場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