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視覺
一元參與,搶購挺火爆
網站將商品價格平分成若干等份,一元一份,消費者購買一份或多份后,等待“幸運號碼”揭曉
“剛剛又投了10塊錢,我感覺這次肯定能中獎。”北京市房山區(qū)的小吳時不時打開網易“一元奪寶”APP,查看自己有沒有中獎,或者看一下新上架商品和其他人的“曬單分享”。小吳說,他最近迷上“一元奪寶”,購買了很多期商品,小到一袋零食,大到一部汽車,平臺上大多數商品只要1塊錢就能參與。
我們在網上搜索“一元購”,出現(xiàn)了諸多名為“一元奪寶”“1元云購”“一元搶寶”的網站,各個平臺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用戶注冊登錄后,在首頁就能看到手機數碼、家用電器、食品飲料等電商平臺常見的商品,有的平臺甚至還推出了黃金、汽車和房子。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商品,商品會實時顯示“已參與”“總需人次”“剩余人次”等信息,選定要購買的份數或人次后,就可以付款、獲得號碼,然后等待“幸運號碼”的揭曉。操作流程簡單,加上手機客戶端和網上快捷支付的操作很方便,整個過程不超過1分鐘。
從多家網站公布的信息來看,一些熱門商品參與度很高,比如一部蘋果6S手機,5分鐘就能完成從商品上架到揭曉獲獎用戶的全過程。
小吳說,雖然是一元購物,但如果想增大某件商品的中獎幾率,或是購買多種商品,累計下來的花費還是不少的。他已經花了300多元,但還什么都沒中過。
在山東青島讀大學的肖靜池說,前段時間,他下載一家網絡公司的手機客戶端后得到10元紅包,就參與“一元奪寶”試試運氣,不料真中了一部蘋果iWatch手表。“但后來又花了四五十塊,都沒中,就不再買了。”
一元購平臺的出現(xiàn)還催生了一系列“衍生產業(yè)”:一些消費者抱怨很難抽到獎,就有“高手”分享奪寶技巧,還有人推出了“云購輔助”“代抽”服務。一位“云購輔助”工作人員說:“每月350元購買輔助軟件的使用權,中獎幾率能十拿九穩(wěn)。”
隨著一元購越來越火爆,參與人數增長很快,但也有很多網民因此損失不少。據報道,有位小企業(yè)主一年多在“一元奪寶”虧掉了300多萬元,導致企業(yè)倒閉、信用卡嚴重透支;一位來自湖南偏遠農村的網友4天輸光16萬元……在“曬單分享”區(qū),我們看到很多網友留言,有的抱怨投入太多、收獲不值,有的質疑確定中獎用戶方式不公平、參與多次都沒成功。
不算彩票,也不是眾籌
商家規(guī)避法律規(guī)定的做法有不少風險隱患,缺乏正規(guī)電商的規(guī)范管理,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投入幾塊錢,有時能中獎,有時分文不得,就當作是買彩票,期待撞大運吧。”一位曾經參與一元購的網友說。
一元購與買彩票一樣嗎?根據相關規(guī)定,我國的彩票由財政部主管,由國務院批準的彩票發(fā)行機構發(fā)行,凡未經批準擅自印刷、發(fā)行彩票和發(fā)行變相彩票,要負相應的經濟和刑事責任。國家發(fā)行彩票的目的是籌集社會公眾資金,資助福利、體育等社會公眾事業(yè)發(fā)展。即使是互聯(lián)網彩票,也已經停售一年多,因此一元購不能真正算是在網上買彩票的衍生形式。
一元購是眾籌嗎?一人一塊錢,大伙湊錢買一件商品,對此,有網友認為,一元購就是現(xiàn)在流行的眾籌。網易“一元奪寶眾籌平臺”也在網站上自稱是以“眾籌”模式為各類商品的銷售提供網絡空間,由系統(tǒng)根據平臺規(guī)則計算出最終獲得商品的支持者,其他支持者可獲得相應的“寶石”。
“不能將一元購定義為眾籌。”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一元購消費者花錢買商品的結果很不確定,有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而眾籌常有資金或實物回報,并且一元購也沒有股權眾籌或債權眾籌的特征。“即使把一元購歸為捐贈式眾籌,消費者的錢可能贈予某人買汽車,但受贈人又是不確定的,因此將其與眾籌畫等號也不準確。”
從法律的角度看,一元購的營銷模式同樣經不起推敲。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而一元購網站上的很多商品價格都要超過5000元。
對此,“1元云購”的客服人員回復稱,公司了解該法律規(guī)定,為了讓商品上架,網站標注了“長時間的商品使用權”,比如商品獲得者擁有一部手機的10年免費使用權,沒等使用權到期,若商品接近報廢,網站不會再回收,既便于商品銷售,也不會影響獲得者的使用權。
劉俊海認為,這種標注使用權的做法實際是商家規(guī)避法律的手段,存在不少風險隱患,一旦出了問題,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一元購平臺多數在打政策擦邊球,缺少正規(guī)電商平臺的規(guī)范管理,比如大量用戶反映,中了商品不發(fā)貨、質量問題沒保障、退換貨十分困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但常常投訴無門。”劉俊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