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畫:李瑞寧
網絡排行,實為撈金;網上百科,錯漏百出;網站搜索,以價排名;網來網去,內容克??;網絡產權,保護不力。網絡內容建設怎樣引導、如何規(guī)范、誰來監(jiān)管,諸多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在傳播格局已深刻改變的今天,作為“十三五”期間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的一項“基本建設”,網絡內容建設決定著行業(yè)生死,掌握著業(yè)界未來。
人民日報新媒體版今起推出網絡內容建設亟待加強系列報道,聚焦網絡內容種種亂象,把脈問診,開方抓藥,以期凝聚共識,推進網絡空間生態(tài)文明建設,讓互聯(lián)網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亂象一
“上網查查,貨比三家”,互聯(lián)網時代,這已經成為一種消費者習慣。
而“亂花漸欲迷人眼”,金錢角逐的“十大品牌”,人為操控的“暢銷熱榜”,花錢運作的“銷售排行”……網絡收費信息泛濫,令人真假莫辨,不僅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更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一些所謂的“品牌榜”“暢銷榜”“信譽榜”,已淪為變相撈錢的工具,編織出一個個“消費陷阱”。
收錢發(fā)證 合作優(yōu)先
“品牌榜”成山寨貨
正在準備裝修的北京市民王昕,選購材料時犯了難:網上五花八門的“品牌排行榜”,到底該信誰?僅乳膠漆一項,就有“最受消費者喜愛”“最具性價比”“最安全環(huán)保”等各種各樣的榜單,不僅名目眾多,所推薦的品牌也不知是真好假好。
據記者調查了解,隨著品牌競爭日益激烈,網上各類“十大品牌”排行榜層出不窮,不僅滲透家居建材行業(yè)各個領域,食品、服裝、家電、汽車等諸多行業(yè)都可以看到“十大品牌”的身影。而諸如“品牌排行網”“中國品牌網”“排行榜天下”等排行網站更是林林總總,至于是否對所推廣的品牌進行過核實,則令人生疑。
業(yè)內人士透露,“這類評選、排行大多事前沒有標準,事后沒有監(jiān)督,實質上就是競價排名,有些就是直接收錢發(fā)證。”
對于這類評選網站,大品牌往往不屑一顧,急功近利的小微品牌卻趨之若鶩。為了混淆視聽、偽裝權威,部分評獎和榜單首先會將行業(yè)內繞不開的大品牌納入其中,余下的名額則成為了眾多投機品牌之間金錢的角逐。
一些資質不明的網站,還通過暗箱操作手法“自然生成”評選結果,之后再對評選過程冠以“大數(shù)據”“云計算”之類的萬能前綴,卻對真正的評選標準語焉不詳,對數(shù)據來源也諱莫如深。有的網站還將合作客戶分為高級VIP會員和戰(zhàn)略VIP會員,年費分別為數(shù)千元乃至數(shù)萬元,一位“十佳服務專員”表示,“評選肯定會優(yōu)先考慮和我們合作的客戶。”
網上此類山寨評選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鏈,一些所謂的網絡“十大品牌”評選已經成為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在利益驅動下,許多品牌排行榜未經嚴謹審慎的研究調查便粉墨登場,迷惑了人們的視線,誤導了消費者的選擇,干預了企業(yè)的正常運營,也消解了網絡排行榜的權威性和可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