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林起小時候與父母的合影。

《我在中國75年》作者:王林起版本:西苑出版社 2016年1月

王林起,日文名渡部宏一。
1981年5月,46歲的王林起搭乘的飛機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降落,由此踏上了一段認親之旅。
王林起認親的名字是“渡部宏一”,另外六個渡部家族的人拿著照片確認了“宏一”的身份。渡部一家,曾是上世紀40年代初前往中國東北的“日本開拓團”的農(nóng)民成員。這時,或死或丟,一家六口人只剩下在中國度過不惑之年的他,回到故土。
宏一與其他六個人相顧無言,近乎尷尬。王林起對“當天所見之人”并無太多親切感,他更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給中國丟臉:他特意穿了由北京紅都服裝店師傅做的筆挺的中山服,手里拉著兩個檔次還不算低的旅行箱。當晚,時隔近四十年,他又睡上了榻榻米,在“宏一”出生的地方沉穩(wěn)地睡去……
●離散
學生時排演的話劇成了讖言
1940年秋,外祖父給了5歲的宏一一頂彩色毛線帽子,告訴他要去的地方很遠很冷。就此,一家人與故土作別,從日本山形縣來到位于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南部邊緣的山形縣,成了“開拓團”的一員。
宏一的父親是一位勤懇的日本農(nóng)民,好飲酒,酒后若失言,第二天便要登門道歉。在決定是否加入“開拓團”之前,他曾多次前往宏一的姨母在中國東北“滿洲開拓團”的家中查探,回日后又在茨城縣接受了短期培訓。“滿洲國”,無論在哪方立場上是真是偽,對于這位普通的日本農(nóng)民來說,只是一片可供開墾的廣闊土地。
幾年勞作下來,宏一一家開墾出村落丘陵處的一片荒地,還添置了不少牲畜。四五年后,村民們搭起一座簡陋的神社,并找好了紅松木材打算把電引到村子里。可是日子剛有起色,日軍為挽回時局在開拓團內(nèi)招募壯丁。宏一的父親被迫離家,不久后死在蘇聯(lián),但這只是這個家庭離散的開始。
宏一讀小學時,班里排演話劇:老鼠們商議在貓的脖子上掛上鈴鐺以便知悉其行動,正在謀劃時,貓一聲大叫,老鼠們驚得四散。話劇像個殘酷的預言,1945年8月11日,“受命逃難”的噩耗突襲,開拓團的農(nóng)民成為被日方遺棄的難民。為逃避被日方威逼自殺的命運,難民們南下逃竄。流亡期間,妹妹登美子最先在慌亂中走失,母親在抵達沈陽難民營后的一夜被蘇聯(lián)士兵侵犯致死,腹部中刀幾天后才被抬出難民營,留下一灘發(fā)烏的血跡。在中國出生的幼弟秀策尚未洞悉生死,懵懂中被陌生男人于慌亂中抱走。其余兩個剩下的男孩分別被中國人領走,但只有宏一活了下來。
從日本農(nóng)民到日本開拓團成員,再到日本難民,至戰(zhàn)爭的犧牲者,這個普通的日本家庭還未回過神就已支離破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