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春花和妹妹一天只吃兩頓飯。做飯的地方,是一個直接在地上挖個坑、架幾塊磚頭壘砌的土灶;吃飯的地方,是一個堆滿了未洗的碗筷的小方桌。至于寫作業(yè)的地方,沒有。
春花大約2歲的時候,妹妹桂花才幾個月大,媽媽就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見過面。如今,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兩年才回來一次,姐妹倆跟著奶奶生活。奶奶腿腳不便,僅能保證孩子有口飯吃。記者剛到她家時,奶奶不知道姐妹倆去了哪兒,問了路邊的小孩才知道,春花帶著妹妹在水塘邊玩。
為什么給兩個孫女留短發(fā)?奶奶說:“好洗?!庇朽従诱f,孩子身上的衣服經(jīng)常十幾天都不換洗,奶奶說,沒有精力打理。村里的水塘是孩子玩耍的危險地帶,鄰居看到了總會提醒一句,而奶奶卻顧不上。
離開媽媽5年了,其實春花清楚地知道,外婆家就在她家不到2公里遠(yuǎn)的地方,甚至,有時候村里趕集,她會碰到外婆,外婆還總會摸摸她的腦袋。
然而,在春花小小的心里,她恨媽媽,也因此不愿搭理外婆。
她也聽很多人說過,媽媽在外面打工,有時候還會回到家鄉(xiāng)。每每那時,村落里就有人告訴她“春花,你的媽媽月琴回來了”,她就跑回家告訴奶奶“月琴回來了”。可是,這么多年,春花從來沒提過要去看看媽媽,她的媽媽也從來沒有來看過她。
2公里的距離,讓春花姐妹倆的媽媽近在咫尺,卻遠(yuǎn)在天涯。
近兩個小時的交談,春花始終低著頭,過好久才會答一句話,每句話無非幾個字“想”“有”“沒有”……說得最長的一句話是她的理想:“快點長大,出去打工掙錢?!?/P>
媽媽——日思夜想的詞語,卻不愿聽別人提起
14歲的張娜(化名),已經(jīng)12年沒有見過媽媽了。
“小時候,只要看到別的孩子有媽媽抱著,心里就難過得受不了。那個時候會恨媽媽,可是現(xiàn)在慢慢地開始理解她了,她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吧?!睆埬蕊@得挺懂事。
張娜的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她是一個極度缺乏愛的孩子,“寫的日記、作文,很多內(nèi)容都是渴望親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