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記者回憶,重回高考陣營,對他而言“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較自信?!苯瓱úㄋ诘膹?fù)讀學習的校長劉邵陽對新京報記者介紹,江煥波并不浮躁,自覺性很好。與別的學生不同的是,江煥波作息規(guī)律,并不熬夜。
而在這個復(fù)讀過程中,江煥波不再如三年前“非名校不上”的心態(tài),他說,他所明確的是自己要學物理,而不一定非得要上哪個學校。
如今,即將赴港學習的江煥波說,其實現(xiàn)在感覺和以前上大學的感覺差不多,也很興奮。而這次不同的是,要去讀自己想學的東西,心里感覺更踏實。
案例2
原因:名校情結(jié)
從武大退學考入清華
王攀:奔著清華名頭去
曾考入武漢大學,卻在38天后退學。隨后在一年后摘取2009年宜昌市理科狀元,進入清華大學。
回憶起在2008年退學的決定,現(xiàn)在已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的王攀對新京報記者說:“只能說當時年紀小,太任性。”
2008年,王攀以635分被武漢大學電氣工程系錄取。然而,在他看來,這只是高考失利的成績。當時他已做好了不填報志愿的打算,后來在父母的勸阻下,仍然去武大讀了一段時間。
然而,王攀只在武漢大學讀了38天就選擇退學,重回母校當陽一中復(fù)讀。對于這個決定,王攀對記者解釋,小時候就挺向往清華,而清華的吸引力主要是來自于長輩的灌輸,自己其實從未到過清華大學。
在2009年成為宜昌市理科狀元之后,王攀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在去之前,王攀說,自己是“奔著國內(nèi)最好的理工高校這個名頭去的”。到了清華后,老師、同學、校園都很不錯。
對于近期多個高分考生退學復(fù)讀的現(xiàn)象,王攀說:“這些都是個案,每一個選擇的人所面對的情況都是特殊的?!?/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