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氣”提法比較新鮮
阮宗澤對王毅的記者會印象深刻。他說:“外交比較抽象,但王毅外長的語言比較生動,用一些比喻和大家熟悉的說法,聽起來會覺得淺顯易懂。比如,他講到朝核問題時,就用了‘爬坡、過坎、走正道’這樣的說法,這樣講話比較接地氣。”
此外,王毅用“底氣、骨氣和大氣”來歸納外交,“這個提法也比較新鮮。阮宗澤認為,這個歸納全面清晰,對中國外交提出了高要求。中國在國際上影響越來越大,國人在國外才能夠感覺到“底氣”。而“大氣”則是要寬容。
外長回答妙語連珠
每次外長記者會都有富有深意的精彩話語,有比喻、有引經據(jù)典、有時講故事,都是為了闡明中國立場,消解西方誤解,從而讓人印象深刻。
我到你們的國家訪問的時候,最吸引我的是你們的夜晚,我發(fā)現(xiàn)瑞典的天空星星那么“擁擠”,好像天空都難以承擔它們的重量了,我就特別羨慕。我想到的還有各個國家真是各有長處,我們應該相互學習。
——2007年,李肇星回答中國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三個中國人的排放量,還抵不上發(fā)達國家一個人的排放量,好比咱們吃一頓早飯,一個人吃三片面包,另外三個人每人只能吃一片面包,誰應該節(jié)食呢?
——2008年,楊潔篪回應中國承擔節(jié)能減排責任
我想講一句,希望記者們不要錯誤解釋,中國的食品安全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我是經常吃了中國的速凍餃子去出席外交活動的,去出席記者招待會的。
——2009年,楊潔篪回答日本記者關于“毒餃子事件”提問
中國人做人也蠻難的,朋友希望我們施以援手,到底是做還是不做?不做有人說話,做了也有人要說話。
——2011年,楊潔篪回應“中國購買歐洲國債”的質疑
一位河南女士的來信讓我非常感動。她的丈夫遠赴海外打工,不幸蒙冤入獄。后來經過使館據(jù)理力爭,終于無罪釋放,回家跟家人團聚了。她在信中寫道:“是你們拯救了這個破碎的家,你們是我們最親的人”。
——2014年,王毅回答外交部如何維護中國公民在海外合法權益
本版稿件采寫/新京報記者儲信艷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