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為擠出試車人力,今年元旦疏運臺鐵司機員排班已發(fā)現(xiàn)“人力是負的”,各機務段在排班時,只能假定還未完成受訓的駕駛員“會通過受訓”來預排班表。
另有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1月23日文章稱,“創(chuàng)新高”是個好大喜功的詞。今年,臺鐵連春節(jié)加班車也跟上“創(chuàng)新高”的腳步,當民意代表與官員歡呼時,在疲于試車的司機看來,犧牲的卻是車上乘客與司機的安全。
文章稱,臺鐵隸屬于臺當局交通機構(gòu)的三級單位,層級不高,但“公婆很多”,每到選舉熱季,“爭取臺鐵靠站”都是民意代表、議員常見的政治宣傳,被政治力打亂的臺鐵班表,成為臺鐵誤點“看不見的一只手”。
文章指出,不講求效益、不計算成本的“政治班表”,拖累效率、壓垮成本,也成為臺鐵擺脫不掉的陰影。
文章稱,新車加入春節(jié)疏運行列,先售票、再試車,新車測試絕非“達標”就好卻被忽略;人力青黃不接、司機不熟新車將可能重演普悠瑪駕駛員“邊開車、邊修車”的情境更被忽略。
文章指出,如今看來,臺鐵公司化改革成敗,關鍵仍在何時能擺脫臺當局官員的好大喜功與民意代表追求選票的需索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