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園龜山攀樹體驗區(qū),25歲的許荏涵戴上安全帽和手套,往樹上拋出裝有樹皮保護帶的繩索,系好身上繩結,雙腳離地測試樹枝承重力后,雙手握緊繩索向上攀。

圖為許荏涵在攀樹中。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許荏涵是臺灣首位獲得ISA(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國際樹藝協(xié)會證照的女攀樹師,現(xiàn)在臺灣樹藝暨攀樹運動發(fā)展協(xié)會工作。
攀樹運動在歐美行之有年,但在臺灣還是新鮮事。借助繩索等設備攀到樹上觀景、閱讀甚至睡覺,近年成為寶島的時尚體驗。目前全臺獲ISA證照的攀樹師僅26人,許荏涵是其中三位女性之一。

圖為許荏涵在攀樹中。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攀樹并不只是看風景的玩樂,而是會想要照顧樹,讓樹活得更好。”近日,許荏涵在桃園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據介紹,歐美的攀樹運動最初與樹木修剪相關,攀樹師可以在機械難以抵達的位置修剪枯枝。在美國,樹木修剪是最危險的十類工作之一。
本科學習華語文教育的許荏涵,在畢業(yè)前一年偶然接觸到攀樹運動,并決定從事這一行業(yè),但遭到家人極力反對。

圖為許荏涵做攀樹準備。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攀樹工作能養(yǎng)活自己嗎?女孩子爬上爬下,很不淑女。”彰化老家的奶奶認為,她更應該找一份室內的穩(wěn)定工作。
喜歡親近自然的許荏涵決定給自己一年時間,“如果做不好,再找其他工作”。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手上起水泡、白皙皮膚逐漸變黝黑,她的攀樹水平日漸提高。
2017年,國際樹藝協(xié)會首次在臺舉辦ISA證照考試。該考試門檻高,需累積18個月以上攀樹工作資歷才能參加??忌?0分鐘內攀上從未攀過的至少15米高的樹,合格率僅約三成。許荏涵順利通過考試,家人也慢慢接受了她的這份工作。
攀樹運動目前在臺灣主要包括教學、體驗、樹木修剪三類。許荏涵說,近三年來,參與這項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