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加水站

臺海網(wǎng)6月24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資料圖)想到臺灣的“無人店”,可能很多人腦海里的印象還是夾娃娃機店。作為曾經(jīng)“低端經(jīng)濟”的代表,臺灣夾娃娃機店雖就出現(xiàn)“倒店潮”。但這并不意味著“無人化”在臺灣發(fā)展的末路,相反,功能更多元、更貼合民生需求的“無人店”正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有人把“無人店”形容為“小型印刷機”,似乎只要將機器擺放著就能賺錢,但作為臺灣超商龍頭的7-ELEVEN,推出“無人商店”后沒多久卻“喊卡”,背后原因也值得深思。“無人店”是試水溫還是曇花一現(xiàn),有待觀察。
無人店猛增 店小功能全
進入梅雨季的臺灣,衣服洗曬成為家家戶戶的難題。導報駐臺記者隨意走進位于臺北信義區(qū)的一間洗衣店,12臺不同規(guī)格的洗衣機與烘干機都在高速運轉(zhuǎn)。仔細一看,這家店占地不過40平方米左右,卻是“五臟俱全”。除了有兌幣機、洗衣劑的自動販售機之外,店內(nèi)也擺放了椅子與一整柜的雜志,供使用者休息等候。“家用洗衣機烘干的話,費時又費電,”一名正在洗衣房等候的盧小姐受訪時表示,“這附近很多‘北漂’租的是雅房,連洗衣機都沒有,更別說陽臺了。所以一到雨天或者周末,這里的洗衣店還會排隊。”
自助洗衣店在臺灣發(fā)展蓬勃,據(jù)臺當局財政部門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接連五年店數(shù)的增長都超過一成。不過在日趨“無人化”的臺灣,自助洗衣店只是“無人店”大軍中的一員,而且也不是最掙錢的一員。“目前加盟第一位的還是投幣式加水站,因為臺灣人不太信任自來水。”臺灣行銷達人董先生受訪時向我們透露,“加盟金和機器成本大概只有58萬元(新臺幣,下同),扣去租金和水電,一臺加水機一個月就能凈賺3萬元。”
除了加水站和洗衣店,吸引臺灣民眾加盟的還有自助洗車店。有清洗汽車的,也有清洗臺灣人最喜歡的機車(摩托車)的。為了提升競爭力,店里往往不會只放一臺機器。例如無人洗車店就進一步細化,放置專用的洗車墊機,只需將整片車墊放進清洗機中,開關(guān)一轉(zhuǎn),沖水烘干一次搞定,并且只需要投30元。甚至最近有媒體報道,臺灣部分城市出現(xiàn)了“安全帽高壓清洗機”,在容易流汗的炎熱的夏天里,迅速成為臺灣“機車族”的新寵。
“無人店”功能越來越綜合,店主往往會在店內(nèi)設(shè)置夾娃娃機、飲料販售機、證件照自助拍攝機、游戲機等“無人設(shè)備”,就連“鳥箱”也已進駐“無人店”中。今年年初,臺北松山捷運站開設(shè)了全臺第一家無人咖啡廳。一臺機子就能做出14種口味,工業(yè)風設(shè)計的店面還能提供給旅客候機休憩場所。導報記者查閱有關(guān)報道,得知這家無人咖啡廳的品牌,就是去年將“自助迷你KTV”引進臺灣的品牌商家。一臺臺無人設(shè)備如同“小型印鈔機”,驅(qū)使業(yè)者不斷推陳出新,足以顯示“無人化”商機在臺灣的蓬勃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