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好的,都隨你離去而消失
隨著2016年平鑫濤確診罹患血管性失智癥,中風臥床,瓊瑤與平鑫濤前妻林婉珍及其子女的矛盾也凸顯出來。
2017年5月9日是79歲的瓊瑤和90歲的丈夫平鑫濤結(jié)婚38周年紀念日,可是平鑫濤已住院400多天,認不出最愛的瓊瑤,這讓瓊瑤心痛。之后,瓊瑤和平鑫濤子女就平鑫濤是否該插鼻胃管治療,在網(wǎng)絡上展開筆戰(zhàn)。瓊瑤將自己允許平家子女插管的行為,視為一種對平鑫濤的背叛,她表示,“加工”的活著,就是一場悲劇。但平家子女則發(fā)聲明反駁,認為父親僅是失智,沒有病危或陷入重度昏迷,是因為發(fā)燒才先插鼻胃管……
2018年,88歲的林婉珍出版了名為《往事浮光》的書,以平鑫濤前妻的角度,講述了瓊瑤的“插足”對另一個女人和家庭帶來的是什么樣的傷害。在林婉珍的描述中,她和平鑫濤本是一對恩愛夫妻,家庭生活十分美滿,卻最終因瓊瑤的插足而婚姻破裂。林婉珍與平鑫濤所生的兒子平云認為“父親欠母親一個真正的道歉!如果歷史只有一方的說法,就無以還原事實的真相。”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恰逢瓊瑤80歲生日,不難想象對瓊瑤的打擊。
也因此,在6月4日的紀念文章中,瓊瑤仍流露出了怨:“你我都是二度婚姻,當初明明是你拼命追求我,長達16年。讓我受了多少委屈!這個社會,對婚姻的兩方,看法是不公平的。我一直對于詆毀我的言論保持沉默。沉默!鑫濤,最近我才領悟出許多道理。沉默是金,沉默是禪,沉默是淚,沉默是愛。沉默,更是‘忍’!我忍了多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尤其,因為我寫的書《雪花飄落之前》,主題就是用你我的故事,討論病人是否有自主權(quán)?是否有善終權(quán)?這本書引起軒然大波,你的兒女,因兩種不同認知的愛,跟我絕裂了。我能做的,依然是‘忍’,忍是淚,忍是愛,忍是痛,忍是悲。到了你最后咽氣的這一刻,我還在想,我們的相遇,是我的‘命’?還是我的‘緣’?或是我的‘劫’?人生,不就是這三樣東西組成的嗎?”
平鑫濤去世后,他的三位子女平瑩、平珩、平云也發(fā)表一封信,提到遵照先父遺愿,不發(fā)訃文,不設靈堂,不舉行公祭或任何追悼儀式。信中引述平鑫濤生前的話:“活到老年,我的死亡是件喜事,切勿悲傷,讓我瀟瀟灑灑地離去。”
那么,所有的矛盾會不會隨著平鑫濤的去世而化解呢?就像瓊瑤所寫:“鑫濤,你解脫了!我,也放下了。從今以后,我要活得快樂,幫你把過去三年多的痛苦一起活回來。你若有知,也會含笑于九泉吧?至于那些對我們不了解的人,編出的各種故事,我也希望隨著你的去世,煙消云散!讓我們用有愛的心,把過去一切的不快,都化為祥和。
安心地去吧!我相信你去的地方,是沒有病痛、沒有紛爭、沒有愛恨、沒有折磨、沒有矛盾、沒有報復、沒有貪婪、沒有嫉妒、沒有謊言……沒有一切貪嗔癡的地方!奔向那片美好的凈土吧!你92年的生命里,也曾經(jīng)有過很燦爛美好的日子。如果人有靈魂,讓那些美好陪著你,不好的,都隨著你的離去而消失。
你會永遠活在我記憶中。你還記得我寫的歌嗎?‘也曾數(shù)窗前的雨滴,也曾數(shù)門前的落葉,數(shù)不清是愛的軌跡,聚也依依,散也依依!’鑫濤,聚也依依,散也依依!生也依依,死也依依!依依又依依,再見不可期!走筆至此,我又哭了,希望,這是最后一次為你流淚!你若有靈,保佑我在有生之年,只有笑,沒有淚,活得像火花。行嗎?好嗎?永別了!我愛!”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嘉 供圖/秀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