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看一部電影,你把它當娛樂還是學習
環(huán)球時報:在《演好自己的偶像劇》一書中,你說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當自己,永遠羨慕別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悟?
方文山:當初我寫那本書是有點勵志性的,因為自己工作這么多年,一定有一些觀察、心得、經驗可以提供給年輕朋友參考。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本來就是不愿意當自己,因為你根本就覺得別人什么都好:別人的顏值比較高,別人的身材比較好,別人的學歷漂亮,別人的出身背景比你有優(yōu)勢……在你根本就不想當自己的狀況下,你怎么會經營自己的人生?你怎么會去認同自己的生活?在沒有自我認同感的狀況下,你怎么會去想要達到什么目標?你怎么會覺得未來有希望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指紋、DNA一樣,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你就是在演自己這出人生的偶像劇,每個人都是自己偶像劇里面的主角。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不要去羨慕別人的故事,因為別人的故事背后隱藏著什么挫折、什么困難、什么不能讓外界知道的事,你永遠不知道。你只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那一面。有句俗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才得出這個所謂的結論,希望激勵年輕朋友。
環(huán)球時報:你被稱為“音樂詩人”、“文字大師”,但你沒有上過大學,對文字的把握更多是天分嗎?真正的人才培養(yǎng)是否不需要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
方文山:我不曉得誰給我加上“音樂詩人”或“文字大師”的頭銜,我就是文字工作者而已。至于說對文字的把握,我不認為我有天分,是靠后天的學習。學習的累積會反映在你的創(chuàng)作上。
我確實沒有上大學,可這并不代表上大學不重要。因為上大學后,你可以認識同階層、同頻率的人,對以后你的人際關系是有意義的。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是基礎,任何人都需要基礎,只是說如果你自己熱愛某一個領域,不管是設計、攝影,還是文字、音樂,你會自發(fā)地去吸收、主動去學習,那個熱度和強度是最強的,不是學校教育可以提供的。學校教育就像打地基,地基打得深,樓才蓋得高,所以學校的基礎教育是有意義的,可是自己的外墻蓋成什么風格,就要看你后來喜歡哪個領域的創(chuàng)作,自己有沒有自行去吸收。學習不是只能在學校,在社會上也可以,你去看展覽、看電影、看小說,聽不同的音樂,這些都是學習,就在于你是把它當休閑還是學習。如果是休閑,可能只是享受。如果是學習,就會從里面發(fā)掘出需要的養(yǎng)分。就好像同樣看一部電影,有些人只是當休閑娛樂,有些人就把它當作某種程度的影像功課,他會去看剪輯,看分鏡,看配樂,看演員的演技,這其實都是一種吸收,就在于你的心態(tài)。
臺灣流行音樂的影響力會降低,這是一定的趨勢
環(huán)球時報:最近幾年,你開始嘗試拍電影,嘗試之后什么感覺?拍電影比寫歌詞難在哪?未來會以電影為主,作詞為輔嗎?
方文山:首先強調,其實沒有什么為主或為輔,就看工作安排,只是說跨領域創(chuàng)作吧。歌詞是跟音樂結合,電影是跟影像結合。這幾年我之所以跨領域,是因為歌詞的文字很短,就是配合一首歌的長度,四五分鐘其實說不了什么完整的故事,它沒辦法有伏筆,沒辦法有人物關聯,也沒辦法有人物的性格,會覺得可惜。而影像創(chuàng)作會比較完整。拍電影跟寫歌詞差異性非常非常大,歌詞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了,一臺電腦,一個晚上,一首歌就出來了。但是,你想要拍一部電影,那太難了,劇本的撰寫、演員的遴選、資金的籌備、后期的剪輯、調光、配樂……忙起來起碼要半年。而且拍電影會跟很多人互動,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你必須依賴攝影師、導演、演員、編劇,甚至要找到對的制作人、場景、美術、燈光。可是寫歌詞、寫小說這種文字創(chuàng)作就單純多了,只有你跟文字對話而已。
環(huán)球時報:在你看來,臺灣的流行音樂產業(yè)有什么優(yōu)勢?目前存在什么問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如何?
方文山:臺灣流行音樂產業(yè)的優(yōu)勢在于獨特性吧。因為在臺灣這塊土地,它的美學養(yǎng)分跟大陸可能會多少有點不一樣,就像香港一些比較港式風格的流行音樂,它多多少少會有市場的區(qū)隔,這種區(qū)隔是地域文化造成的。我常常舉個例子,如果有紀錄片要拍華語流行音樂史,如果少了臺灣的流行音樂,這個紀錄片幾乎就不能拍了,因為臺灣的華語流行音樂幾乎沒有中斷過,很完整,一直到現在還在大中華地區(qū)有一定影響力。不過,大陸的流行音樂發(fā)展非常快速,就現在而言,類型比臺灣多元,有民族風的、大西北的、民歌、美聲、民謠、重金屬、搖滾樂等等。我覺得,因為大陸的人口基數很大,所以它的音樂類型和分眾市場比臺灣豐富。相對來說,臺灣的問題是太單一,很強勢的主流流行音樂目前在臺灣還是居于市場的領導地位,這會削弱其他多元的音樂題材,會很可惜。
未來,我覺得內地的音樂市場會慢慢成熟,臺灣的音樂產業(yè)優(yōu)勢會慢慢衰減,它永遠會在,只是它的影響力會降低,這是一定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