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底臺北“挺同婚音樂會”上,多人高呼“我要真平權、不要立專法”
臺媒曝光3個來自臺灣地區(qū)法務主管部門的同性婚姻專法版本,其中有多處規(guī)定與適用于異性婚姻的民法不同。專法條文中出現(xiàn)“同性雙方必須以書面約定一人為夫、一人為妻,才算合法的同性伴侶或同性婚姻”的規(guī)定,同時在收養(yǎng)制度上也不允許同性雙方“共同收養(yǎng)”孩子。
這3個專法版本包括一部委托臺灣清華大學學者研究的《同性伴侶法草案》、一部“法務部”自行提出的《同性伴侶法草案》和一部《同性婚姻法草案》,這三個版本催生背景皆基于民間正反意見分歧,適宜以“專法”漸進式立法,但“法務部”強調上述專法內容皆僅供“立委”立法參考,最后不一定正式提出。
在曝光的3個專法版本中,有多處規(guī)定皆與適用于異性婚姻的民法明顯不同,其中“法務部”的自行提出供立委參考的《同性伴侶法草案》和《同性婚姻法草案》,甚至將同性伴侶定義為傳統(tǒng)婚姻的“夫妻”,并在條文中規(guī)定“同性雙方必須以書面約定一人為夫、一人為妻,才算合法的同性伴侶或同性婚姻。”
此外,在收養(yǎng)制度上僅允許“繼親收養(yǎng)”,即同性伴侶或配偶只可以用“繼父或繼母”身份,收養(yǎng)另一方的“親生子女”,但兩人無法“共同收養(yǎng)”其他孩子。
婚姻平權大平臺的總召集人呂欣潔表示,無論哪一個專法版本,都明顯跟異性配偶適用的規(guī)定不同,所謂的保障也有差別,就是一個歧視性的法案,“所有的同運團體都完全不能接受!”其中還必須規(guī)定誰是夫、誰是妻,更顯得法務部連最基本的性別平等概念也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