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從肯尼亞到馬來西亞,從澳大利亞到越南,臺灣電信詐騙集團騙遍全球,與其相關的案件井噴般涌現(xiàn)。但在眾多媒體包括國際大媒體的報道中,關注點往往放在島內爭吵和兩岸政治糾葛上,而對臺灣詐騙分子在海外的具體犯罪活動語焉不詳?!董h(huán)球時報》駐多國和地區(qū)的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肯尼亞 詐騙行徑連累華人
2014年11月30日,位于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北郊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和人居署附近高檔住宅區(qū)的一棟別墅發(fā)生火災,一名華人男性死亡??夏醽喚诫S后介入調查,36名華人因沒有有效入境證件而被拘捕。在搜查過程中,警方發(fā)現(xiàn)該住宅中藏有一批高端通訊器材和文件資料,隨后以“非法運營電臺”罪名拘捕41人。當時,據肯尼亞媒體報道,他們認為這個團伙所擁有的設備完全有能力侵入肯尼亞甚至東非國家的銀行網絡,竊取居民的儲蓄財產。這在當時引起肯尼亞民眾對當?shù)厝A人的不滿情緒。
《環(huán)球時報》記者跟蹤該案庭審了解到,兩個團伙數(shù)十人分別持有中國大陸、臺灣和泰國護照。其中不少人不會說英語,中文書寫能力很差。根據現(xiàn)場和警方提供的資料推斷,這伙人的目標不是肯尼亞當?shù)睾头侵奁渌麌业木W絡,而是專門針對中國國內群體進行電信詐騙。
今年4月,經肯尼亞執(zhí)法部門審查,決定將32名大陸犯罪嫌疑人和45名臺灣犯罪嫌疑人遣返大陸。于是有了最近兩岸圍繞這個事件的各種紛爭。
臺灣人在肯尼亞行騙,之前也有案例。2014年7月,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了一起以臺灣人為首的跨境電信詐騙案,案件的詐騙窩點在肯尼亞。《紐約時報》稱,去年5月,浙江一家法院審理了一起案件,兩名被告被控參加一個總部設在肯尼亞的電信詐騙集團。中國媒體報道稱,該詐騙集團由臺灣人操控。
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在肯尼亞工作的華人、華僑中,也有人收到過冒充國內知名金融機構客服打來的電話和短信。由于非洲國家對外國人的簽證審查相對松懈,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瞄準非洲,將這里作為行騙基地。
馬來西亞 一再被選作“基地”
馬來西亞是這兩天另一個處于輿論中心的國家。實際上,近期引起兩岸關注的電信詐騙行為被馬國媒體稱為“澳門騙局”,在馬國已有多年。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道,電信詐騙在馬國商業(yè)罪案調查組警方所接獲的投報數(shù)據中,位居第二。這類詐騙主要由臺灣嫌犯背后操縱,欺詐對象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及馬國民眾。通常,詐騙集團會自稱為銀行職員或官員,或假冒警察、法庭官員。
馬國警察總部全國商業(yè)罪案調查副總監(jiān)卡馬魯丁說,“澳門騙局”的詐騙成員往往僅在基地逗留3個月,隨后各自回家鄉(xiāng),再換另一批人進駐。他說,詐騙集團通常租下不顯眼的豪宅,之后通過馬國人申請網絡。
據報道,馬國警方不排除部分被捕嫌犯是被高薪誘騙到馬國后,護照遭詐騙集團核心成員扣留,迫使他們按照集團所提供的詐騙步驟以及對白行騙。警方相信他們看中馬國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詐騙集團成員比較容易適應本地生活,所以一再選擇馬國作為行騙基地。警方稱,詐騙集團為了取信于受害者,經常“提升”行騙手法,用預錄背景音樂或轉接到電話分線的音樂,讓人誤以為電話確實撥自政府或銀行。
據了解,臺灣詐騙集團將馬國當作大本營的原因之一是馬國給予臺灣人免簽證的待遇。2011年4月起,馬國給予臺灣游客15天免簽證期限。去年8月,馬國決定將免簽證期限延長至30天。
“知識是對抗騙局的靈藥。”馬《星洲日報》稱,媒體近年多次報道這種騙局,無奈不少人還是掉入陷阱。文章說,打擊詐騙是警方的責任,然而就更廣泛的層面來說,公眾也須提高防備。若公眾能掌握足夠的信息,了解詐騙集團的手法,就不會輕易掉入圈套。馬國媒體已與警方聯(lián)手推出《防范網絡罪案系列》,不定期刊出,傳達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