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4月29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王瑋)蒙著神秘面紗的臺北賓館,昨天因為舉辦“百年回眸——— 臺北賓館的故事”展覽,讓記者得以一睹真容。
顯赫的歷史沿革
  臺北賓館原為臺灣總督官邸,由日本建筑師福田東吾、野村一郎設計,后再經(jīng)森山松之助改建,是日據(jù)時期臺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建筑初建時采用的是重視秩序與和諧的新文藝復興樣式設計,于1901年落成;明治44年改建,形成現(xiàn)在見到的巴洛克風格。
  冠蓋云集的臺北賓館,日據(jù)時期是日本皇親貴族、達官政要居住社交之地,自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于此。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 (后來的昭和天皇)訪臺也曾下榻在此。國民黨當局遷臺后,曾短暫成為臺灣省主席官邸,后交給“外交部”,成為招待外國政要的重要舞臺。
  2003年7月,陳水扁在宴請韓國前總統(tǒng)金泳三后,兩人前腳才踏出大門,一大坨白蟻突然從大廳直落而下,百年古跡的臺北賓館因此封館,進行臺灣“光復”后的最大翻修,直到2006年5月才竣工。
  2008年11月6日,馬英九在臺北賓館會見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一行,留下歷史性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