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22日訊 朱立倫出生于桃園縣八德市一座傳統(tǒng)三合院,童年時光都是在田間溪旁釣青蛙、烤番薯、玩泥巴之中度過,朱立倫是個不折不扣的鄉(xiāng)下孩子。雖然住在鄉(xiāng)下,但是朱家還是非常重視小孩子的教育。從小學、初中、高中到臺大工商管理系,朱立倫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甚至大學聯(lián)考后上成功嶺暑訓,他都能夠以第一名的成績結訓。上過成功嶺的男生都知道,大專集訓班的第一名可要比任何學校的第一名困難多了,因為除了智力之外,還要比體力,更要拼耐力。
朱立倫從一萬多名剛剛通過聯(lián)招考驗的男生中脫穎而出,其意志力之堅定,由此可見。
朱立倫出身名門,父親朱樟興,曾任三屆桃園縣議員及第二屆“國大代表”。但他的童年時光,卻是在桃園縣田間溪旁玩泥巴中度過的,朱也自稱是“鄉(xiāng)下來的孩子”。
本土味的“芋仔番薯”
1961年出生的朱立倫,祖籍浙江省義烏,出生于臺灣桃園八德市,當?shù)嘏f稱“八塊厝”,由八戶人家聚落逐漸發(fā)展的部落與城市,有趣的是,今日稱之為“八德”,反而更能凸顯朱立倫的氣質,畢竟中國傳統(tǒng)的四維八德,需要“立倫”來彰顯。
朱立倫的父親朱樟興,早年投身軍旅,退伍后經(jīng)商有成且熱心公益,曾任三屆縣議員及第二屆“國大代表”,母親出身大溪望族,家族中有多位民代及地方首長,最有名是擔任過大溪鎮(zhèn)長林熺達,其它親戚亦有多人擔任地方公職,自幼受家庭影響,因而養(yǎng)成急公好義之性格。
朱立倫在大溪外婆家長大,臺語滿“輪轉”(流利),跟著舅舅林熺達跑進跑出,成了很本土味的“芋仔番薯”(臺灣外省與本省通婚),他曾經(jīng)開玩笑說:“我家的純外省人是我父親。”
臺灣政治人物最常碰到省籍情節(jié),本省外省從來不是朱立倫的包袱,他還很自豪說:“我的母語是臺語。”
40年前的八德,尚未改制為縣轄市,還是一片田園風光,朱立倫出生的老家,就在八德大廟后方的一座傳統(tǒng)三合院。童年時光,都是在田間溪旁釣青蛙、烤番薯、玩泥巴之中度過,朱立倫是個不折不扣的鄉(xiāng)下孩子。小學就讀八德大成國小,當了六年班長的他,自小便訓練出負責的個性,學業(yè)成績更是不敢怠慢,無需父母長輩耳提面命,即知自動自發(fā),是師長、同學眼中“永遠的第一名”,但也不全然是拼命死讀書的乖乖生,后來當了桃園縣長,經(jīng)常自夸孩童時很愛爬樹玩耍,“爬樹功夫一流”,很愛鄉(xiāng)間生活。
小學畢業(yè)后,前往桃園就讀私立振聲初中,學校學生大多來自桃園市區(qū),阿倫是唯一來自鄉(xiāng)下的學生。他承續(xù)小學“永遠第一名”的封號,每回考試都是全班第一名,初中三年始終維持優(yōu)異成績。初中畢業(yè),朱立倫以其一貫優(yōu)秀成績順利考上臺北市建國中學,三年高中生活每日通學,臺北、桃園兩地跑得很辛苦,也讓他清楚地知道,城鄉(xiāng)雖然有差距,但機會是平等,重點是如何把握機會。
大學聯(lián)考以第一志愿進入臺灣大學工商管理系,暑期上成功嶺訓練,以第一名結訓,并獲蔣經(jīng)國先生親自頒獎表揚。上過成功嶺的臺灣男生都知道,大專集訓班的第一名可要比任何學校的第一名困難多了,因為除了智力之外,還要比體力,更要拼耐力。朱立倫從1萬多名剛剛通過聯(lián)招考驗的男生中脫穎而出,其意志力之堅定,由此可見。
進入臺灣第一學府,朱立倫第一學期便擔任班代,開啟學生領袖的生涯。之后并擔任大專青年學生會主席,在學業(yè)方面不僅表現(xiàn)優(yōu)異,社團方面更是十分活躍,頗具大將之風,但知道學術涵養(yǎng)仍有所欠缺,他努力像海綿般吸收各種新知,養(yǎng)成手不離卷的好習慣,透過閱讀,開啟知識的殿堂。這個不折不扣的“鄉(xiāng)下孩子”,教育卻一點不打折扣。從建國中學到臺大工商管理系,朱立倫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曾被蔣經(jīng)國親自頒獎表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