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林江琳)溫紳,臺灣知名記者、作家、名嘴,原名蔡漢勛的他,有著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他與李敖“道不同”,卻有著30余年的深交;也曾輾轉(zhuǎn)登上釣魚島,拍下很多珍貴的照片;為曝光臺法軍購丑聞的“拉法葉艦案”,他甚至數(shù)次前往法國搜集第一手資料。近日,記者有幸電話采訪了溫紳先生,分享他一段段多彩的人生經(jīng)歷。
李敖是大才子,沒人會把他當敵人
記者(以下簡稱記):能介紹您筆名 “溫紳”的由來嗎?
溫紳(以下簡稱溫):我出生于新竹,新竹是“風城”,我第一本書寫李敖時,用了一個“風子”的筆名,意為“風城之子”。后來媒體覺得不雅,我便改為“溫紳”,是“風子”英文“windson”的譯文。后來寫“拉法葉艦案”的書都是用這個筆名。
記:您寫過《文化頑童李敖》一書,當初為什么想要為李敖寫書?
溫:李敖對臺灣思想啟蒙很有貢獻,讀書時我常會偷偷看他寫的 “禁書”,看多了,就想深入了解。李敖寫過《胡適評傳》,我當時想自己也可以寫本 《李敖評傳》,但李敖還健在,立傳自然不合適。李敖第二次坐牢出來時,我正主編《大學雜志》,于是我寫了他的一個簡介,反響還不錯,標題就叫《文化頑童李敖》,因為我在閱讀他的一些文章時感覺他的口吻有點像頑童,所以取了這個書名。后來,我把他的文章進行歸類編了一本書,還叫 《文化頑童李敖》。李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曾寫道,這本書整理得相當完整。
記:在現(xiàn)實生活中,您與李敖有過交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