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臺獨”是“臺獨”的內(nèi)核,是他們“真正要義”上的“臺獨”。如此一來,民進黨的所有政策似乎都是圍繞著“文化臺獨”來展開,而區(qū)別僅僅在于用不同的政治話語來表達和詮釋,其既可以借著公共政策的旗號,也可以打著多元文化的幌子,大肆推廣和行銷“文化臺獨套餐”,輔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將社會所有領域和層面都統(tǒng)攝到“文化臺獨”的道德束縛之下。
民進黨變成了“文化臺獨”的化身。民進黨不會自掘墳墓,將一手建構(gòu)起來的“文化臺獨”葬送在“法理臺獨”手中,這也是蔡英文為什么要強調(diào)“維持現(xiàn)狀”和不重回“對抗老路”最為原初的政治算計。那么,蔡英文和民進黨是否就甘愿僅僅抱守“文化臺獨”?顯而易見,蔡英文和民進黨必定會一如既往的推動“法理臺獨”。因為沒有“法理臺獨”作掩護,“文化臺獨”就會裸露在表層,進而對其生命可能造成致命一擊。更何況,“法理臺獨”與“文化臺獨”各司其職,是民進黨推行“臺獨”路線缺一不可的手段。
所以,往后一段時間里,“公投”、“憲改”也會像“去中國化”一樣成為臺灣社會的家常便飯。如今之下,兩種“臺獨”也已然把臺灣民眾洗腦,并將之裹挾在一起。民進黨沒有推動“法理臺獨”和“文化臺獨”的后顧之憂,其不僅不用擔心選票的流失,也不用于提防國民黨對大位的爭奪,似乎可以肆無忌憚的推行“臺獨”政策。未來蔡英文當局可能會模仿陳水扁的老路,即大動作推動“憲改”和“公投”,以至于讓大陸疲于應對“法理臺獨”,而疏于對“文化臺獨”的管理。“文化臺獨”方面,除了即將上路的“臺獨課綱”外,還可能會對臺灣社會進行一次地毯式的“去中國化”。
“文化臺獨”看似不像“法理臺獨”那樣會給兩岸直接造成強烈的沖擊波,但“文化臺獨”對國家統(tǒng)一進程和統(tǒng)一之后的國家治理卻有著深遠影響。倘若不及時、有效的對“文化臺獨”進行反擊,除了會進一步割裂兩岸之間的各種連帶,“文化臺獨”的后遺癥也可能給國家整合帶來長期隱患。因此,反對“臺獨”, 需要反對“文化臺獨”和反對“法理臺獨”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本文作者為東南大學臺灣經(jīng)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