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澤軍
近日,蔡英文展開了所謂的“友邦之旅”,對南太平洋的“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圖瓦盧及所羅門群島進行訪問,美其名曰是要“永續(xù)南島,攜手共好”,甚至說什么是一趟“尋親之旅”,宣稱三國與臺灣一樣,屬于南島語系大家庭的一分子。講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擔心“邦交”生變,有意借出訪鞏固“邦交”關系。只是受制于兩岸關系,蔡欲借出訪“固邦”的圖謀難以得逞。
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為維持兩岸關系的和平穩(wěn)定,推動兩岸關系的深化發(fā)展,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奉行“活路外交”政策,大陸基本形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雙方在涉外關系方面大體相安無事,臺“邦交國”數(shù)量總體穩(wěn)定。然而蔡英文上臺后,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逆兩岸關系潮流而動,“去中國化”動作不斷,對兩岸關系造成重大沖擊,60年來的“最佳時期”不復存在,政治互信蕩然無存,蔡還痛批馬當局的“活路外交”是“外交休克”,讓涉外人員不知“為何而戰(zhàn)”,維系“邦交”要看大陸臉色,對馬當局的涉外關系方針政策完全持否定態(tài)度。
上臺后,另起爐灶、重搞一套,提出什么“踏實外交”以取代“活路外交”,導致兩岸在涉外關系方面風云再起,矛盾斗爭加劇,在國際社會原有的和平相處平衡局面被打破,大陸無需再像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般顧及臺方感受,對有意與大陸建交、與臺“斷交”的臺“邦交國”不得不予以婉拒,臺部分“邦交”關系危機重重,“邦交國”數(shù)量不斷減少,2016年底先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與臺“斷交”,宣布承認“一個中國”原則,隨后與大陸“建交”;2017年6月,臺最重要的“邦交國”——巴拿巴與臺關系生變,巴國明確宣布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此,臺灣的“邦交國”僅剩20個,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水平。
這次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邦交國”,有島內媒體就猜測系因“邦交”不穩(wěn)。應該說,媒體猜測分析并非憑空想象,而是情況的確如此。近年來,有多個臺“邦交國”有意與臺“斷交”與大陸建交。前段時間臺媒體報道,臺灣南太平洋6個“友邦正同時出現(xiàn)松動,其中密克羅尼西亞與大陸正積極在經(jīng)濟、軍事方面展開合作,大陸有意讓其成為自己與南太平洋島國合作的典范,將對臺與該地區(qū)的“友邦”關系造成強烈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