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zhàn)役中大批國民黨軍官兵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邱清泉命喪陳莊
邱清泉,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yè),曾留學德國柏林陸軍大學??箲?zhàn)中曾任新二十二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第五軍是國民黨軍第一支機械化軍,戰(zhàn)斗力頗強,抗戰(zhàn)中打過多次惡仗,是國民黨軍嫡系“五大主力”之一。
1948年6月,蔣介石為對付華東和中原的人民解放軍主力,調(diào)撥精銳部隊成立了第二兵團,以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兼任兵團司令,第五軍軍長邱清泉為兵團副司令。10月,杜聿明調(diào)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邱清泉又升任第二兵團中將司令官。
第二兵團是華東戰(zhàn)場國民黨軍的主力兵團,下轄第五軍、第十二軍、第七十軍、第七十四軍和新四十四師、騎兵第一旅,總兵力達12萬人。
1948年11月6日,華東戰(zhàn)場國共兩軍的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淮海戰(zhàn)役正式打響。國民黨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急調(diào)邱清泉的第二兵團、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迅速向徐州集中,企圖堅守徐州。華東野戰(zhàn)軍于11月22日殲滅了黃伯韜兵團后,中原野戰(zhàn)軍又于11月25日將黃維兵團包圍于雙堆集地區(qū)。
蔣介石為保存其嫡系主力,以避免全軍覆滅的命運,命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放棄徐州,南下解黃維兵團之圍,爾后合力南逃。然而當11月30日杜聿明率部剛從徐州出逃時,華東野戰(zhàn)軍即以11個縱隊的強大兵力,分數(shù)路勇猛攻擊、側擊、迂回和尾追,終于在12月4日將杜聿明集團合圍于陳官莊地區(qū)。邱清泉等多次組織突圍,但都被解放軍頂了回來,孫元良兵團在突圍當中,被解放軍全殲。杜聿明、邱清泉、李彌等人見突圍無望,解放軍的包圍圈越壓越緊,只得放棄突圍打算,固守待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