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抗日展起到一種‘播種’作用”
記:臺灣教科書經(jīng)過一系列改革,關于臺灣人參加抗戰(zhàn)的部分還有嗎?
藍:臺灣人參與抗戰(zhàn),與大陸命運一致,這種論調(diào)現(xiàn)在是不會出現(xiàn)在島內(nèi)教科書上的。
記:近年來,您進校園舉辦“反殖民與臺灣光復展覽”,當臺灣學子知道當年竟有這么多前輩去大陸參加抗戰(zhàn),會有怎樣的反應?
藍:因為在課本上沒讀過,當他們看完展覽后,會很吃驚,對這段歷史也有一個新的認識。辦展雖然不能一下子改變什么,但是有一種“播種”的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記:在辦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阻力?
藍:有。比如部分學校本已同意讓我們進校園展出,但到了展覽時間又反悔;有的“臺獨”學生會來破壞展覽物品。此外,“日本在臺協(xié)會”也會派人來“關切”,怕臺灣興起反日思潮。
記:抗戰(zhàn)勝利、臺灣光復已70多年,有分析指出,臺灣又淪落到“精神再殖民化”的境地,對于這種觀點您怎么看?
藍:當然是這樣的。之所以如此,我認為跟蔣介石當時沒有徹底“去殖民”有很大關系,蔣介石為了反共,在這方面沒有做到位,為今天的局面埋下禍根。
記:抵御“精神再殖民化”,作為一名歷史學者,您認為該怎么做?
藍:我們能做的,是將歷史真相羅列出來,也希望媒體能多多地宣傳,宣傳真實的歷史,假的就會不攻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