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淚斬楚瑜
李登輝與宋楚瑜情同父子,感情濃時,他還曾摸宋楚瑜的屁股,以示親近。高雄白派大佬林淵源告訴宋楚瑜,李登輝曾親口說,此生最愛兩個人,一是孫女巧巧,二是宋楚瑜。
吳伯雄競選省長,穿著西裝、頂著酷暑,在中興山莊門口拜票,省代表紛紛避走,親宋人馬鐘榮吉嘲諷他說:“你在這里看門啊!”另外一頭,宋楚瑜與李登輝在貴賓室休息,拍大合照時,李登輝把宋楚瑜拉到身旁,對他摟腰、拍肩,這一幕,看在96歲吳父吳鴻麟的眼里,老淚縱橫,要兒子立刻退選。
3年后,李登輝在“國發(fā)會”上,與民進黨連手,凍結(jié)省長和省議會選舉,也一并凍掉宋楚瑜。他憤而請辭,連國民黨中常委,都一并辭掉。
每年,宋楚瑜都會參加李登輝、辜濂松等人的跨年餐會,這一次他缺席了。李登輝要蘇志誠打電話給他,打了好幾通,他都拒接。李登輝氣得在飯桌上大罵:“任性、不得體、根本失控!”“考試院長”許水德登門拜訪,吃了閉門羹。李登輝按既定行程去打高爾夫球和看畫展,用一派輕松的態(tài)度,響應氣急敗壞的宋楚瑜。
早在“國發(fā)會”凍省之前,李登輝就在官邸密會。雖然,他曾經(jīng)打電話跟宋楚瑜說明,但避重就輕。宋楚瑜連等了3天,見大勢已去,發(fā)表“為歷史作見證”演說,醞釀辭職。他的請辭,令臺“內(nèi)政部”傷透腦筋,翻遍“省縣自治法”和“臺灣省組織法”,找不到相關(guān)條文,只好引用自治法精神,提出兩個可能,一,“行政院長”連戰(zhàn)是否批準?二,宋楚瑜是否真辭?答案是后者。等宋楚瑜鬧完脾氣之后,他在高人指點下,拋出“請辭待命”,為喧騰20多天的請辭風波,劃下句點。
事隔多年,李登輝有感而發(fā)說,假設當年他能夠低頭、對宋楚瑜耐心解釋;而宋楚瑜也不要那么沖動,或許臺灣命運將會改觀。李登輝忘了,他的殺伐并未停止。2000年“大選”,他祭出“興票案”,終于讓宋楚瑜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夢斷。
其實宋楚瑜心里清楚,李登輝屬意的接班人,不是他、而是連戰(zhàn)。1996年7、8月間,李登輝語氣激動地向王作榮提及,宋楚瑜想要超越連戰(zhàn),有違政治倫理。連戰(zhàn)無論年齡、資歷都比他高,宋楚瑜不過是number3(老三)。他一心想當“行政院長”,“但是這個位子,我怎么能給他?”李登輝后來要蕭萬長“組閣”,“我連這一代和下一代接班人都選定了!外省人不能再當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連副領導人都不可以!”
盡管如此,連戰(zhàn)還是希望找宋楚瑜搭檔。李登輝當然反對;直到后來選情告急,連戰(zhàn)再提出要求,李登輝才勉為同意,派章孝嚴與老宋溝通,被他悍然拒絕。李登輝出手,把宋楚瑜打成悲劇英雄。他的聲勢如日中天,在返臺的機艙內(nèi),華航空姐紛紛表態(tài);下了飛機、進入大廳,接機人潮更是萬頭鉆動。眼看,宋楚瑜離“大位”,就差一步了。
興票案,主宰了眾人的命運。宋楚瑜雖然贏得司法、卻與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絕緣;李登輝一路追殺宋楚瑜、卻始終無法入他于罪;連戰(zhàn)放棄再議、與宋楚瑜結(jié)合,卻未因此得利;陳水扁反倒成為最大贏家,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