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在旅歐旅美臺籍民眾返鄉(xiāng)潮中,傳出航空業(yè)有機師和空服員四人確診。讓人驚心的,不止是民進黨當局對最前線的航空業(yè)防疫部署如此粗疏,還包括事后資訊揭露的如此不透明;若非民意代表質詢追問此事,民眾可能全被蒙在鼓里。最新染病的長榮空姐,在疫情指揮中心的資料上僅注記:“在美國、印度尼西亞工作”;如此誤導的訊息,是在保護隱私或隱匿真相?
臺灣島內每天新增確診已增至20人左右,指揮中心的疫情報告,似乎即變成了一本流水帳,不再有個別感染者的特質。從出現(xiàn)首例患者到第20例,臺灣花了27天的歷程;因此,我們有時間審視不同案例的足跡,并調整防疫步驟。但到了日增20人,所有確診者全都濃縮成為“數(shù)字”,就像長榮空姐被標記為“232例”,沒人知道她的工作如何充滿危機。
從第一波防疫進入第二波的大爆發(fā),民進黨當局的表現(xiàn)就像一條松掉的發(fā)條,處理疫情越來越像例行公事。過去十天,臺灣新增了近兩百例感染者,許多理應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行徑也越來越荒唐:有人開車上班,有人在網(wǎng)咖逗留,有人外出購物買餐趴趴走。這顯示,隨著疫情案件大量累增,我們的防疫網(wǎng)似乎已變成破漏四起,只能任由那些缺乏公衛(wèi)意識的隔離者長驅直入,且橫沖直撞。
可議的是,當天要不是民代在質詢時先將空服員感染的問題曝光,疫情指揮中心恐怕還會繼續(xù)打迷糊仗。事實上,在長榮空姐確診前五天,已有兩名華航機師確診,疫情指揮中心也絕口不提;只描述“129例”只是“曾赴美旅游”,“177例”則是“曾赴美工作”,將兩人列為“境外移入”案例草草帶過。后來,是華航內部人員不滿公司檢疫松散和調度安排向媒體爆料,才迫使防疫指揮中心事后坦承有兩名機師確診。至于另名151例的荷航荷蘭籍副機師,指揮中心只標記他“曾赴荷蘭工作”,同樣簡省打混。人們即可知,民進黨當局如何用“保護個資”為由,嚴重剝奪了民眾知的權利了。
感染者的身分必須保密,是為了避免別人對當事人產(chǎn)生歧視或排斥。但從一般民眾的角度看,人們必須要獲取足夠的資訊,才知道如何自我保護。一般人并不需要知道確診者姓啥名誰,或住在什么路段幾號樓,但當特定產(chǎn)業(yè)從業(yè)人員連續(xù)確診,說明這個產(chǎn)業(yè)有較高風險;民進黨當局如果連這樣的基本事實都要隱瞞,除了是在掩飾自己失職,不也是故意陷民眾于險境嗎?
尤其,這樣的風險,是來自民進黨當局的輕忽。民進黨當局讓大量民眾不經(jīng)適當檢疫程序即登機返臺,是放任人們把病毒帶上飛機,在長途旅行中可能傳染給其他旅客和機組人員。不僅如此,對于這些島內外飛來飛去的高風險航空從業(yè)人員,民進黨當局并未要求他們返臺后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而是讓他們打折僅做5天的自主管理。表面上,這是體恤航空業(yè)的營運艱辛;事實上,卻是加深機組人員的風險,也加深旅客的風險。
更諷刺的是,臺灣民眾都知道影星湯姆漢克斯夫婦感染新冠肺炎,知道哈佛大學校長夫婦確診,知道英國的查爾斯王儲確診,知道德國總理梅克爾正在自我隔離。反觀島內的感染者,每一位都是沒有臉孔的人,仿佛一讓外界知道誰染病,這些人就會像痲瘋患者一樣背負永遠的污名。臺灣還是那樣的未開化社會嗎?或者保持隱匿及不透明,只是民進黨當局欺民愚民的方便手段? 臺灣確診案例激增,四名航空人員確診,暴露了指揮中心的不透明。
來源: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