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101大樓
目前,民進黨頻頻發(fā)聲要與柯文哲分道揚鑣,但更多是在給后者施壓。畢竟不讓國民黨奪回臺北的重要性,要遠遠排在讓柯文哲與民進黨同心同德之前。等到選舉之時,民進黨有可能再次禮讓柯文哲。因此,作為國民黨的“未來之星”,蔣萬安與其到最后落敗而“損耗”自己的政治影響力,變成“連勝文第二”,還不如暫時隱藏鋒芒,在民意代表的位置上提高議政能力,積聚實力與人氣,等待合適時機再選。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2014年國民黨在臺灣地方選舉中大敗后,黨內(nèi)大佬紛紛逃避參加2016年地區(qū)領(lǐng)導人選舉,最后只有洪秀柱站了出來。為自己考慮勝過為黨考慮,國民黨內(nèi)大佬如此,年輕一代也是如此。
還有一個問題,國民黨人為何如此青睞準80后蔣萬安?或許年輕代表著新,新是政黨變革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用一張年輕高顏值的臉龐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政黨創(chuàng)新的形象,在當下,國民黨又比民進黨與“時代力量”更需要年輕的面孔。因為受限于歷史、地方派系、族群等因素,國民黨迄今無法統(tǒng)一思想與路線,只得以表面的年輕來遮掩論述的空洞,便宜行事。
而對于蔣萬安而言,選市長是一場豪賭,選擇留在立法機構(gòu)也是一場豪賭,誰知道2022年縣市長選舉情況又會如何。如今國民黨年輕一代斷層,他成了最閃耀之星,如果此時不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等4年后黨內(nèi)后起之秀出現(xiàn),是否會出現(xiàn)瑜亮之爭?蔣萬安能否又能維持光環(huán)不墜?這都有待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