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手法,暴露“文化臺獨”
劇情一再反轉(zhuǎn),臺當局教育部門強行“翻案”鐵心降低“文言文”比例的做法,引發(fā)臺灣社會持續(xù)抨擊。
昨天,在出席臺灣競爭力論壇舉行的記者會時,國民黨前民代邱毅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比例大幅下修,其實暴露的是蔡當局“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的險惡居心。他指出,基于“文史不分家”,蔡當局在歷史課綱方面已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在文化方面他們就想到降低文言文比例。“文言文是進入中華文化堂奧的媒介,也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結(jié)晶,蔡當局的邏輯,要‘去中國化’、‘去中華文化’,就必須消滅文言文。”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guān)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說,對經(jīng)過“研修小組”兩年多時間嚴謹論證出來的成果,蔡當局不按規(guī)則議事,說翻案就翻案,“這是民粹當?shù)?,也是教育淪喪”。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指出,蔡英文就職以來,一直采取兩面手法處理兩岸關(guān)系,一方面口頭上不斷重申愿意“維持現(xiàn)狀”,另一方面行動上卻不斷推出“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作為。龐建國表示,兩岸實力消長情勢很清楚,“‘文化臺獨’擋不住兩岸融合的大潮流趨勢”。
自毀底蘊,削弱臺灣軟實力
臺灣資深高中語文老師段心儀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蔡當局刪減“文言文”除了“去中國化”的險惡居心外,還牽涉到島內(nèi)教育資源的爭奪。她介紹,民進黨第一次執(zhí)政后,臺灣一些高校設(shè)立了所謂的“臺灣文學系”(簡稱“臺文系”)。為了與“中文系”爭奪資源,“臺獨”人士現(xiàn)在干脆提前從高中課綱入手。
邱毅昨天在記者會上也表示,高中課綱刪減文言文,背后其實是“臺獨”人士欲搶回教科書、參考書、補教等龐大商業(yè)利益的大餅。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zhí)行長謝明輝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痛批,在這場“文白之爭”中,蔡當局政治臟手干涉課審,“堪比黑道圍事”。蔡當局一再貶抑中文,矮化中華文化,在自毀中華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情況下,未來只會讓臺灣軟實力不斷被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