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健
直新聞:繼23號美國務院妄議大陸對臺所謂軍事、外事、經濟“壓迫”后,臺當局也在這兩天活躍起來,大秀所謂“重層嚇阻”肌肉,臺空軍一聯隊亮相超視距攻擊的萬劍彈,蔡英文也跑到嵩山雷達站督導,號稱繼續(xù)“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您如何看待這一動態(tài)?
特約評論員 吳健:經歷了2020的滄桑,站到2021年的大門里,朋友們,如果您有印象,應該會有更大的理由、更強的能力和更堅定的決心,去期待和爭取臺灣問題的最終解決。
當前,兩岸關系處在關鍵時期,蔡當局主政的臺灣,確實在“挾洋謀獨”上有了些資本,外有美國“臺北法案”背書,內有“綠色恐怖”一統江湖,哪怕面對大陸軍機繞臺,她也有“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說辭,拿臺軍各種自制和外購的先進武器來炫耀壯膽,大有你奈我何的“無賴勁頭”。
但我們不僅從臺海隔斷的71年,更從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181年的大歷史看,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從根本上決定著臺海關系走向和祖國完全統一的最終實現,就像習主席深刻指出的,“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島內政治力量及其代表,不管你是真睡還是裝睡,不管你拿飛機大炮或者經過“妖魔化”的島內民意來抵制大陸,恐怕有個歷史大勢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大陸無可阻擋的崛起,高度一致的民心認同,都為兩岸必然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臺灣任何政黨、勢力都阻擋不了的。
剩下的問題,不過是臺灣政治力量想不想,或接受不接受,自己該有的歷史責任。我們講過,推進國家統一上,祖國大陸追求的是在兩岸融合發(fā)展基礎上心靈契合的統一,不到萬不得已,兩岸統一不會是“強扭的瓜”。
處于歷史關節(jié)點的兩岸關系,臺灣任何政黨、人物,都有其可為的著力點,尤其當下最重要任務,就是要堅決遏制“臺獨”,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和平發(fā)展大局,排除外部勢力干擾。
歷史是無情的,歷史也是混不過去的,更重要的是,歷史是會“審判”每一個人的,臺灣的政黨和人物,該怎么做,人民在看,歷史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