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誰會是贏家?”
這是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后,第一時間在臉書打出的問號;也是高雄市議長許昆源輕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贏家,當然包括民進黨和蔡英文。他們一雪前恥奪回了“民主圣地”,展現(xiàn)了看誰不爽就能放倒誰的實力,把全面執(zhí)政的江山箍得像鐵桶一般。只是他們本著“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兩天必須憋住得意勁。在綠營口中,這次罷免的贏家顯然是高雄人民——他們無懼疫情,呼朋引伴趕回高雄,用一人一票干掉了讓人不爽的市長,“為臺灣民主建立新的典范”。
只是不知道現(xiàn)在高票圓夢的高雄人民,一覺醒來還有沒有贏家的幸福感。今年1月,他們剛投過“大選”票;五個月后,為了罷免韓國瑜,又投了一次;三個月后,為了新市長必然還要投一次。一年三次總動員,投票雖然只有一天,但選舉動員則動輒持續(xù)數(shù)月。如果從2018年選出韓國瑜算起,等于這三年高雄人除了被動員就是被動員,除了投票還是投票。當初因為不爽經(jīng)濟太差,高票選出了會做生意賺大錢的韓國瑜,結(jié)果才500多天,又高票把他弄下去了。就這么無休止的瞎折騰,經(jīng)濟能好才怪。“亞洲四小龍”年代的臺灣,GDP將近大陸的一半。之后玩了二十多年所謂的“民主選舉”,如今已被福建反超,經(jīng)濟規(guī)模“逆增長”到大陸的4%。其中原因,不知道臺灣人民想過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