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正名”
民進黨當局推動“防疫外交”、“以疫謀獨”刺激了島內(nèi)“獨派”的想象,涉外領域的“臺灣正名”活動卷土重來。
最近,島內(nèi)“臺獨”勢力指摘承擔臺灣防疫物資對外運輸?shù)闹腥A航空,其英文標識中有“China”,會被受援方誤認為是中國大陸援助,要求將華航正名為“臺灣航空”。

島內(nèi)“臺獨”勢力要求將華航正名為“臺灣航空”。
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推動機構“正名”活動最為猖獗,曾計劃將華航改名為“臺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但評估考慮航權等問題后作罷。
民進黨心知肚明,在國際一中原則與框架下,從政治考慮將華航強行改名,將自傷其身。這也是民進黨現(xiàn)任主席卓榮泰、“行政院長”蘇貞昌稱“先改外觀、再改稱呼”的原因。
“正名”問題還表現(xiàn)在,民進黨“立委”正相互串聯(lián),企圖通過立法將臺灣當局的英文名稱改為“(Republic of)Taiwan”。臺灣基進黨則配合炒作“護照正名”。
“防疫外交”與“正名”活動互相響應與刺激,反映出民進黨、“獨派”勢力利用疫情擴大“臺獨”活動的政治盤算。
“漸進式臺獨”
蔡英文執(zhí)政將屆滿四年。
四年時間里,蔡英文沒有走當年陳水扁的“激進臺獨”路線,而是利用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優(yōu)勢地位,以立法或修法的方式限制、打擊兩岸政黨、社會、人民之間的交流合作,加速推動“漸進式臺獨”。
為謀取“臺獨國際空間”,蔡英文配合美國對華戰(zhàn)略調整,充當遏制中國的“棋子”,爭取外援以加碼“臺獨”施政。臺“立法院長”游錫堃甚至當面向“美國在臺協(xié)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杰倡議“臺美建交”等等。

然而,不管民進黨采取任何形式的“防疫外交”,以及美國親臺勢力如何吶喊、幫襯,在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和兩岸協(xié)商前提下,臺灣地區(qū)的國際參與問題是難以得到解決的。
“臺獨”和“民粹主義”操作只會加劇矛盾。在一中框架日益鞏固的大格局下,島內(nèi)機構“正名”已經(jīng)碰觸紅線。
若繼續(xù)罔顧或誤判形勢,在兩岸和國際上進一步升高對抗,蔡英文當局屆時恐怕難以收拾局勢。
(港臺腔特約評論員 汪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