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民代強烈抗議歪曲歷史的歷史課綱。(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歷史老師石文杰表示,希望臺灣能早日撥亂反正,停止蔡英文的“臺獨”課綱,別再讓莘莘學子已被洗腦凈盡,再來阻止已經(jīng)晚了。他認為,藍營縣市應(yīng)抵制“臺獨課綱”,當年臺南市前市長賴清德都敢公然侵奪各中小學教學研究會自主選用課本的權(quán)利,為何國民黨縣市長毫無作為?難道國民黨連這個魄力都沒有,還奢言撼動蔡英文?(石葦)
相關(guān)資料:
自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上臺以來,臺灣的歷史課綱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88課綱”(即公元1999年實行,臺灣用所謂“民國”紀年,稱為“88課綱”,以下課綱稱謂同理)、“95暫綱”、“98課綱”、“101課綱”和“104課綱”5次變遷。
加上這次即將上路的“108課綱”,除了馬英九當局執(zhí)政時候打算微調(diào)課綱撥亂反正之外,歷次修改,中國的部分越改越少,“臺獨”的成分越改越多。生生把在“兩蔣”時期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改成了現(xiàn)在竟然有一批“天然獨”青年的臺灣。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天生的還是被歪曲灌輸?shù)?,歷史自有公論,但是縱觀歷年來民進黨推行的臺灣歷史課綱的變化,有兩個趨勢值得警惕:
一是大量更改代表國族認同的稱謂。如“國父”改為“先生”,“國字”改為“中國字”,“國歷”改為“陽歷”,“光復(fù)”改為“戰(zhàn)后”,“我國國土面積是3.6萬多平方公里”,這里的“我國”僅指臺灣,“李白是中國的偉大詩人”,而不是“我國”的詩人,如此等等,共有幾千個詞的修改。
二是美化日本的殖民統(tǒng)治,不提二戰(zhàn)時日本在臺灣征兵和慰安婦,也不提臺灣人參加中國抗戰(zhàn)。比如,以“日治”取代“日據(jù)”,“抗日戰(zhàn)爭時期”改為“二戰(zhàn)時期”,隨后按課綱編出來的高中歷史書,談及臺灣慰安婦時,竟有的說“除了風塵女子外,也有自愿到海外去從事‘慰安’的婦女”。而馬當局2014年修改課綱時,在關(guān)于“慰安婦”的內(nèi)容上加入了“被迫”二字,一些“臺獨”分子竟叫囂,“有何證據(jù)證明所有的慰安婦是被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