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先坐不住的,是臺當局。
今天,臺當局外事部門發(fā)言人就站出來表態(tài)了,稱臺灣與所羅門群島之間的溝通渠道“非常暢通”,雙邊項目進展“非常順利”。
盡管故作鎮(zhèn)定,但臺媒一周前爆出的另一個消息卻暴露了臺當局正面臨的尷尬境地。
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6月17日報道稱,所羅門群島在設立評估對臺關系小組前,已經(jīng)先派兩名部長帶領商務代表團到中國大陸訪問。
“(所羅門群島)將棄臺?”報道憂心忡忡地問道。
事實上,這樣的擔憂自今年年初以來就一直縈繞在島內(nèi)。
臺灣“中央社”今年3月在對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竄訪南太平洋島國的行程進行報道時便指出,蔡英文當時沒有造訪的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正是與臺灣“邦誼”出現(xiàn)問號的國家。
報道回顧稱,當時所羅門群島時任總理里克·霍尼普韋拉曾說,今年若連任成功,他將審視與臺灣的關系。
而4月大選后,所羅門群島新總理索格瓦雷在“重新考慮對臺關系”這一想法上,與前總理不謀而合。
“情況將持續(xù)發(fā)展,并非說死、說定或一成不變的。”索格瓦雷對當?shù)孛襟w說,“我們在外交關系方面遵循的原則,當然得把其他因素納入考量,(例如)這段關系對我們有何好處。”
“冰山開始出現(xiàn)裂痕”
而也正是上面那番索格瓦雷的表態(tài),讓曾任澳大利亞駐所羅門群島高級專員的巴特利發(fā)出感慨:
“冰山開始出現(xiàn)裂痕。”
臺灣“中央社”5月1日援引巴特利的話表示,“所羅門群島在這個地區(qū)地位舉足輕重”,若改與中國大陸建交,“意義十分重大”。
所羅門群島的地位到底有多“舉足輕重”?從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言行中不難看出一二。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英國《金融時報》)
“我在大選后的首次海外訪問,將前往我們太平洋大家庭的關鍵成員——所羅門群島。所羅門群島是澳大利亞最近、最重要的鄰國之一。”5月27日,英國《金融時報》引用莫里森的一份聲明說道。
報道指出,澳大利亞政府正與其他西方國家一道,挑戰(zhàn)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qū)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那么,莫里森訪問所羅門群島期間向其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呢?
據(jù)《澳大利亞人報》6月4日報道,莫里森敦促所羅門群島“謹慎選擇朋友”。

莫里森訪問所羅門群島(英國《衛(wèi)報》)
而在莫里森之前,美國也向所羅門群島施加了類似壓力。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3月21日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博明與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次長徐斯儉在所羅門群島會晤,討論南太平洋情況。
此舉令慣于“挾洋自重”的臺當局興奮不已,徐斯儉當時表示,對于穩(wěn)固南太“友邦”信心增加了,因為“美國送出很強烈的信號”。
但隨后事情的發(fā)展顯然與臺官員鼓吹的方向不同。香港中評社6月19日刊文指出,過去與臺灣斷交的國家都是“保密到家”,但現(xiàn)在所羅門群島的做法很特別,比如公開宣布派部長組團赴京、公開說100天內(nèi)決定是否與臺灣“斷交”等,這都給臺當局帶來很大壓力。
“依常理判斷,臺灣與所羅門群島關系已風雨飄搖,離‘斷交’的日子不遠,或者可以說開始倒數(shù)了。”文章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