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內(nèi),臺灣方面會不會再丟一個“邦交國”?
近日,傳出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與臺灣當局“斷交”的風聲。上月18日,所羅門群島報紙《所羅門星報》頭版發(fā)表報道,多名議員向總理索加瓦雷施壓,要求他在數(shù)個月內(nèi)與中國(大陸)建交,否則將對他提出不信任案。到了本月初,所羅門群島媒體又傳出消息,其外長馬內(nèi)爾已經(jīng)公開表示,將在百日內(nèi)決定是否與臺灣“斷交”。
對于“斷交”新聞,臺灣外事部門一如既往地“淡定”,表態(tài)也與過去如出一轍:正在密切關注情況發(fā)展,目前與所羅門的“邦交”沒有問題,但要警惕中共的“金錢攻勢”。這樣的說法外界非常熟悉。因為在薩爾瓦多、布基納法索與臺灣所謂“斷交”前,臺灣方面都有過類似的表態(tài),結(jié)果當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有臺灣媒體直言,對于“斷交”傳聞,當局已經(jīng)感到麻木了。究其原因,所謂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已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與薩爾瓦多等5個“邦交國”與其“斷交”,“邦交國”的數(shù)量已跌至歷史最低。是否再丟一個“邦交國”,也就是數(shù)字多與少的問題,實際意義已經(jīng)不大了。
還有,就是島內(nèi)有些政客口中的“‘邦交’無用論”。在他們看來,這17個“邦交國”在國際影響力、經(jīng)濟實力上都比較靠后。為了維系關系,臺灣方面每年還要為他們掏真金白銀,這些國家除了每年在聯(lián)大為臺灣搖旗吶喊以及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過境”美國提供借口外,似乎也起不到太大作用。正因如此,臺灣大可不必糾結(jié)“邦交國”的多與少,只要搞好與美國、日本等大國關系即可。
其實無論是破罐破摔的“‘斷交’麻木論”還是自我安慰的“‘邦交’無用論”,這些頗有阿Q風范的觀點,背后顯現(xiàn)的還是當局的無奈。“邦交國”是否與臺灣方面“斷交”,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其中臺灣方面的權重是很靠后的。換句話說,“斷交”不“斷交”,臺灣方面說了不算,說了白說,說了招人煩。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大陸綜合實力逐漸與臺灣拉開差距,大陸也有更多手段、更多工具在國際社會維護一中原則。另一方面,正如國臺辦發(fā)言人安峰山所說,在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普遍共識,“順應這一時代潮流是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么在馬英九執(zhí)政的8年時間內(nèi),臺灣方面基本保持“邦交國”數(shù)量穩(wěn)定,而到了蔡英文時期,由于其不愿意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3年時間不到就連丟5國,當局的“外交”部儼然成了“斷交”部,兩任負責人李大維和吳釗燮疲于應對。
至于所羅門群島是否真會與臺灣“斷交”,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已經(jīng)說,不光是所羅門群島,中國有意愿同世界上所有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和符合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基礎上發(fā)展友好關系。因此,一旦所羅門那邊傳來與臺灣“斷交”消息,相信也不會有多少人會感到驚訝。


 
          


